回覆列表
  • 1 # 小東方大百科

    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關係與作用。心理學家們認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的互動作用下逐漸形成並發展的。

    1、生物遺傳因素:由於人格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特徵,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遺傳因素的作用。

    2、社會文化因素:每個人都處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文化對人格的影響極為重要。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人格特徵,使其成員的人格結構朝著相似性的方向發展,這種相似性具有維繫社會穩定的功能,又使得每個人能穩固的“嵌入”在整個文化形態裡。

    3、家庭環境因素: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點在於探討家庭的差異(包括家庭結構、經濟條件、居住環境、家庭氛圍等)和不同的教養方式對人格發展和人格差異具有不同的影響。

    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當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堅強者能發憤拼搏,懦弱者會一蹶不振,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現。

    據此根據其特徵我們可以在心理學上將人格定義為:是個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的獨特的反應方式,它由個人在其遺傳,環境,成熟,學習等因素互動作用下形成,並具有很大的穩定性。

    擴充套件資料:

    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使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

    個體在行為中偶然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並不能表徵他的人格。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裡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強調人格的穩定性並不意味著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生理的成熟和環境的變化,人格也有可能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養和發展人格。人格是穩定性與可塑性的統一。

    人格的獨特性並不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個性毫無相同之處。在人格形成與發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約作用,也有社會因素的作用。人格作為一個人的整體特質,既包括每個人與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點,也包括人與人之間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個民族、階級和集團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能力得不到重用,反而小人得志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