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79099897254

    《論語》是中國先秦時期最早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典籍,由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所著。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先祖是宋國貴族。孔子早年喪父,依靠替人辦理婚喪嫁娶等事務維持生活。他長期從事私人講學,曾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在孔子之前,文化教育被奴隸主貴族所壟斷,只有貴族弟子才有受教育的權力和機會,而孔子則不問出身門第,廣招弟子,他先後培養教育出了3000名學生,其中有72人對當時社會有所作為,而被稱為“賢人”。相傳孔子曾經刪《詩》、《書》,定《禮》、《樂》,著《春秋》。《論語》在漢代有3種不同的版本:《魯論語》、《齊論語》、《古論語》。現在通行本《論語》即為當時的《魯論語》。南宋時期,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集合為《四書》,併為之做了《集註》。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重大的歷史變革時期,奴隸制的瓦解,新興地主階級的產生,改變了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科學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在當時出現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觀點,一些知識分子依據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思想觀點,創立自己較為系統的學說,並努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於是形成了歷史上稱之為“百家爭鳴”的政治文化局面。孔子的學說就是這一時期出現的最具代表性的、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學派之一——儒家學派。孔子生活的時代是奴隸制日益衰敗,地主階級正在興起,社會矛盾、社會鬥爭相對尖銳而複雜的時代。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是站在奴隸主貴族的立場上,以維護舊的奴隸制度為目的的派別體系。孔子在其思想中明確地流露出對大奴隸主政治家周公的推崇,他認為西周初期的奴隸制社會是最理想的社會制度,孔子“仁”與“禮”以及“愛人”的主張,都是以奴隸制為思想基礎,以維護和挽救面臨崩潰的奴隸主階級為主旨而產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柄連線安卓怎麼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