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姑說村事
-
2 # 潘不安講究史
三省六部制和奇門遁甲沒有什麼關係!
奇門遁甲是古代的一種數術占卜方法,由奇、門、遁甲三部分組成,所以奇門遁甲只是一種統稱而已。奇即乙、丙、丁三奇,代表了日月星;門即休、生、傷、杜、景、驚、 死、開八門,代表了空間的八個方位;遁就是隱藏隱匿的意思,甲則是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在三省六部製出現之前,中國古代採用的是三公九卿制,禮記中記載:“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到了秦朝以後,廢除了三公制度,改用左右丞相代替,以丞相輔佐皇帝處理政事,又以太尉管理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兩者作為丞相的副手。
其實這已經有後世三省六部制的雛形了,只是此時丞相的權利過大,權利機關的職能分工也沒有三省治那麼完善和明確。
到了隋文帝楊堅時,總結前朝的經驗,確立了五省六曹制。
內史省:漢朝時就有中書令,幫助皇帝處理起草機要文書奏章等,權利相當於宰相,隋朝時改為內史省,唐後又改為中書省。
門下省:主管皇帝命令的頒佈和下發,權利極大。
尚書省:由漢代尚書檯演化而來,下轄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及吏部﹑主爵等二十四司。
秘書省:專門管理國家藏書的機構。
內侍省:皇帝的近侍機構,管理宮廷的內部事務,是一個專門的宦官機構。
六曹:尚書省下設吏、度支、禮、兵、都官、工六曹。後來度支曹改稱戶部;都官曹稱刑部;六曹也改稱六部。
五省六曹制逐漸發展成為五省六部制,之後隋朝滅亡,唐朝取而代之,將五省縮減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尚書省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每部又下設四個司,共計二十四個司。
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類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
戶部:下設戶部,度支,金部,倉部四司,掌天下土地、人民、錢穀之政、貢 賦之差,類似於現在的財政部。
禮部:下設禮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掌禮儀、祭享、貢舉之政,類似於現在的外交部、教育部、宗教管理局的結合體。
兵部:下設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司,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類似於現在的軍委國防部,因為古代車輛馬匹也算軍事設施,所以車輛馬匹的管理,驛站系統也歸兵部。
刑部:下設刑部,都官,比部,司門四司,掌律令、刑法、徒隸、按覆讞禁之 政。類似於現在的最高法院,公安部了,當時的戶籍登記,人口流動也都是歸刑部管理。
工部:下設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掌山澤、屯田、工匠、諸司公廨紙 筆墨之事。類似於現在的建設部,官員的職田,蔬菜水果冰炭福利發放,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建設,全部由工部負責。
以上三省六部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甚至現在的國家結構都有其中的影子。他的出現歸根到底是為了皇權的集中,限制宰相和門閥豪族的勢力。其後歷朝歷代在此基礎上不斷削弱宰相權利,以至幾乎相當於虛職,其原有權利由三省六部分攤掌握。
回覆列表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中央官制,是由西漢開始一步步發展,由隋文帝楊堅正式創始建立,唐朝逐步完善,一直沿用到清代,長達1000多年。三省六部具體關係見圖。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相當於國務院),下轄六部即吏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個部下轄四個司,一共二十四司。
中書省隋朝時稱為“內史省”,掌握朝廷的行政大權,最高長官為中書令,總領百官。明朝朱棣永樂時期,設立內閣,由內閣開始掌控朝廷行政大權。
門下省原來只是皇帝的一個侍從機構,到了隋唐時期,門下省和中書省共同執掌機要,參議國政大事。門下省還負責審查詔令,簽署奏章,還有封駁詔令,奏章的權力。相當於辦公廳吧!上傳下達很重要!
尚書省這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統領六部,事關國計民生。
(一)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考課,任免,調動,升降,勳封。相當於組織部+人事部?最高長官也叫“天官”。
(二)戶部。掌管戶籍,財政。包括田地,戶籍賦稅,官員俸餉。相當於民政部+財政部+國土部?
(三)禮部。執掌吉,嘉,軍,賓,兇五禮。還管理全國的教育事務以及科舉考試。還有外交和藩屬。相當於國防部+外交部+教育部?
(四)兵部。掌管的是武官以及兵藉,軍械,軍令等,相當於軍事委員會?
(五)刑部。執掌全國刑罰以及刑名稽核。負責審定朝廷法律,複核案件,會同九卿一起審理監侯級別的死刑案件。相當於法院?
(六)工部。掌管營造工程事項,負責朝廷的各項工程,工匠考核,屯田,水利等。相當於建設部+水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