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又見知了

    語言是怎麼發明的?沒人能夠用證據或史實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那時候語言都還沒成型,更別說文字記載了。所以,一切回答,都是邏輯推論!

    欲窮根溯源,必然離不開語言的本質。

    語言的本質是帶有固定意義的語音(注:文字產生後,語言也包括文字,文字動作圖形都是無聲語言)。所謂固定意義,就是說,某個音節與某個事物約定俗成地聯絡在一起並固定下來,發出這個音就是指稱這個事物,當需要指稱這個事物,而實物又不在眼前時,就需要發出這個音節。音與義結合,就是語言的產生。

    當人們發現用固定音節指稱某事物極其簡單高效,不需把某物帶身上,也不需要畫出形狀,於是就有意識地把更多事物固定地與某些固定音節對應關聯。以語音指稱物,就是語言。這時候,語言只有實詞,沒有虛詞和語法要求。

    虛詞和語法要求,是詞彙多起來,尤其是同音節詞多起來後,為了加以區分,才不得不借助虛詞和語法來完善表達的準確性。

    但是,擬聲詞很早就有了。這叫以聲肖音,就是人類刻意發音模仿自然界的其他聲音,以此指稱該發音物體。比如雷電“hong——”,泉水“gudong——gudong”。

    文字作為語言的輔助工具,是語言產生之後才有的。依據之一就是,各種動物都有自己的語言,但除人類之外,卻幾乎找到不其他在使用文字、會使用文字的動物(肢體語言不算文字)。這說明,語言能力比文字能力更基礎、更重要,至少掌握語言能力,就足以滿足基本交流了。而文字,是為了滿足更高階的需要才發明的。

    比如,遇到不能聽也不能說話的人,或在無法聽說的環境中,語言就不足以滿足交流。這時候,要表達樹就不能發“shu”音,而只能畫出樹木的形態,對方一看便知。於是,這種畫法便與“shu”這個發音聯絡起來。以漢字為例,隨著樹木的畫法越來越簡化、抽象,一棵樹的形態簡化成“樹”,於是,樹也就發“shu”音了。這便是文字的產生邏輯。

    文字的產生,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語言系統。語言就這麼誕生了。

  • 2 # 呵呵最愛林妹妹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

    勞動的過程中鍛鍊了人類的思維為語言產生創造了條件。

    勞動過程需要分工合作,交流資訊的需要促進了語言的產生。

    勞動需要用手,因此手語,畫圖等形式不夠方便,聲音攜帶方便不受光線限制,成為語言的載體。

    語言的意義是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

    在長時間的社會交往中需要就形成了。

  • 3 # 探奇筆記

    其實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語言並不是被刻意發明出來的。它只是在人類這個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的產物。

    在地球上的眾多動物中,它們之間的交流方式多種多樣。有用叫聲交流的,有肢體交流的,還有的用資訊素來交流等等。其中唯獨人類是用語言來做為主要的交流手段的。那人類的語言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在遠古時期,當人們開始自立行走,有了穴居生活以後,便開始了集體狩獵活動。而這種集體狩獵活動需要人們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協作。人與人之間最簡單有效的交流方式,自然就是透過聲音來傳遞資訊。

    人們最初始的語言無非就是模仿自然界或者一些動物的叫聲,來表達自己的意識和願望。隨著人們的社會活動越來越複雜。人們之間便需要更為複雜的語音來相互交流,於是人們便用特定的語音來表達特定的意思,並且達成共識。這樣一來,人類最原始的語言便產生了。

    在早期的人類社會活動中。人們的交通和通訊等都處於一個很原始的狀態,所以人們的社會活動都處在一個個封閉的範圍之內。也正是由於這種地域性的阻隔,人類的語言也都表現出了很強的地域性。

    在之後的人類進化過程中,隨著人類社會活動的越來越複雜化和人類智慧的不斷提高,人類的語言也從語法上以及表達思維的邏輯和精細化上不斷完善。甚至到了後來人們把想要表達的語言以符號的形式刻在岩石和甲骨等硬物之上,從而產生文字語言。

    總之,人類的語言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了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更好的交流而必然產生的結果。這也是類文明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態度”翻譯成英文應該怎麼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