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以上這樣的不禮貌不文明的通話情況,在今天的生活中常常發生。尤其是當兩個人通話說到結束語時或語意未盡時,其中一方認為已經明白對方的意思或嫌對方重複嘮叨,就毫不客氣地迅速結束通話電話,害得對方不得不來個“二次繳費”。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聽到鄰座的一位年輕人給領導彙報要出差的事情,不等領導說完話,他就結束通話了。當他的手機鈴聲再次響起後,聽到的是對方一聲又一聲的“訓斥”,我看到的是這位年輕人一陣白一陣黃的“悲慘”臉色。
像這樣的現象,在你身邊發生過嗎?如果發生了,你又有何種感慨呢?我覺得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兒,就是傳統與現實的對接與碰撞。
古時有“鴻雁傳書”,“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可見那時的傳遞速度和收信準確率是沒有保證的,也談不到書信來往之間的相互尊重。到了近代,就有了郵政局透過郵寄信件為家人報平安,使遠在異國他鄉的人少了一份牽掛,多了一份安慰。記得我小時候,大舅在瀋陽鐵路局工作,爸爸給他發電報都要到緯二路的郵政局,先填寫一張帶有方格紙的電報稿,然後交給營業員按字數交錢。若是大舅收到電報,總是忘不了發回“收到,勿念”等寥寥幾個字的電報。在現代通訊中,如果兩個人之間通話(固定電話或手機)即將結束時,出於社交文明或禮貌道德的需要,應該由誰先來結束通話電話或手機呢?
記得有一位社交禮儀專家講過:如果你和長輩之間通話,應該由長輩先結束通話;如果和上級之間,應該由上級先結束通話;如果和同事、朋友、平輩之間,應該由主叫方先結束通話……當然,如果遇到“煲電話粥”的強人,你也要有足夠的耐心接聽或友好地、謹慎地提醒,切不可心不在焉地匆忙掛機。
我來說兩句
像以上這樣的不禮貌不文明的通話情況,在今天的生活中常常發生。尤其是當兩個人通話說到結束語時或語意未盡時,其中一方認為已經明白對方的意思或嫌對方重複嘮叨,就毫不客氣地迅速結束通話電話,害得對方不得不來個“二次繳費”。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聽到鄰座的一位年輕人給領導彙報要出差的事情,不等領導說完話,他就結束通話了。當他的手機鈴聲再次響起後,聽到的是對方一聲又一聲的“訓斥”,我看到的是這位年輕人一陣白一陣黃的“悲慘”臉色。
像這樣的現象,在你身邊發生過嗎?如果發生了,你又有何種感慨呢?我覺得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兒,就是傳統與現實的對接與碰撞。
古時有“鴻雁傳書”,“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可見那時的傳遞速度和收信準確率是沒有保證的,也談不到書信來往之間的相互尊重。到了近代,就有了郵政局透過郵寄信件為家人報平安,使遠在異國他鄉的人少了一份牽掛,多了一份安慰。記得我小時候,大舅在瀋陽鐵路局工作,爸爸給他發電報都要到緯二路的郵政局,先填寫一張帶有方格紙的電報稿,然後交給營業員按字數交錢。若是大舅收到電報,總是忘不了發回“收到,勿念”等寥寥幾個字的電報。在現代通訊中,如果兩個人之間通話(固定電話或手機)即將結束時,出於社交文明或禮貌道德的需要,應該由誰先來結束通話電話或手機呢?
記得有一位社交禮儀專家講過:如果你和長輩之間通話,應該由長輩先結束通話;如果和上級之間,應該由上級先結束通話;如果和同事、朋友、平輩之間,應該由主叫方先結束通話……當然,如果遇到“煲電話粥”的強人,你也要有足夠的耐心接聽或友好地、謹慎地提醒,切不可心不在焉地匆忙掛機。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