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遲嗚

    隨著時代的變化,特別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改革開放後,到上世紀90年代,由計劃經濟調整為市場經濟,許多領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1.住房的改變:原來租住的多半以上是單位或當地房管所的平房,鄰居開門便見面打招呼並相互往來,孩子們常聚集在一齊玩耍,容易形成一種過年熱鬧而其樂融融的氣氛。

    現在基本上都居住在自購併較分散的樓房裡,甚至對門都不相識。成了只要進了家門,就過著獨自世界的生活。

    2.企業性質的變化:原來企業性質基本上是國營、集體、社辦等公辦企業。生產任務是上面下發的指令性計劃,即叫你生產多少你就生產多少,企業無自主性。因此每逢節日,特別是過年,各個企業、單位有精力和時間,相互約定搞春節聯歡活動,如舞獅子、舞龍、敲軍鼓、文藝演出等聲勢浩大,豐富多采的喜慶活動,從而顯露出過年熱鬧的氣氛來。

    現在多半以上是民營、私營企業,生產的產品都是自找銷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千方百計將工人人數壓縮到最少,基本是滿負荷工作,既使是科室人員,也是一兼多職,因此,對於搞生產以外無效益的活動是儘量不會考慮的,崗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也無“富餘”人員搞節日慶祝話動。

    3.收入的增加,生活的富裕:原來基本上要吃好的,穿好的,只有等到過年。所以家家戶戶十分重視,平時省吃儉用苦著臉過日子,到了過年有吃有穿,大家的笑容全舒展開來,孩子們高興得蹦蹦跳跳等,全部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新年。

    現在由於收入增加,生活改善了,每天飲食都有魚肉等,也就是天天如同過年,所以真正到了過年,也不覺得有新奇感了,也平淡了。

    4.電視的普及:原來沒有電視,過年要追求些文化生活,只有到電影院看電影,文化宮、文化館、俱樂部看演出等迎新年活動。人一聚多,無疑會碰上相識的聊聊天等,無形中增添了過年的景象。

    5.注重環保和空氣質量:原來過年,家家戶戶基本都要燃放鞭炮,孩子們有了大人給的壓歲錢,第一選擇也是買鞭炮。他們放鞭炮是“細水長流”,即把買回整盒整串的鞭炮,一個個拆下,放一個換一個地方,能放上好多天呢!

    現在由於控制汙染和噪音,將有人居住的區域已實行禁放或限放,因此失去了原來過年特別具有的氣氛。

    6.獨子多:自實行計劃生育三十多年來,每家就一個孩子。這一個無形中成了掌中寶貝,為了安全等考慮,被關在家中度過直到青年。

    而以前過年熱鬧往往是每家孩子多,又讓他們在外成群后形成的。

    另外還有其它原因,如這兩年疫情防控需要,避免人員聚集,倡導市民呆在家中,因此年味也淡了。

  • 2 # 奄若飈塵

    一、環境變了,以前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弄堂,玩伴多,現在獨生子女加小區公房;二、物資富裕到一定程度,追求慾望的物件變了;三、相關管理政策、措施的出臺,如禁放鞭炮等;四、不可抗事件,如疫情等;五、傳統春節文藝傳承斷鏈,好節目越來越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加了你QQ,又不聊天又不說話,過了幾天,又把你刪除了,這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