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股一味
-
2 # 股市第一桶金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科創板網下詢報價規則:7大類機構可參與,禁止13行為。這個問題,應該就跟今年5.3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簡稱《管理細則》有關,對此,我發表如下幾個觀點。
1、明確了參與私募的條件:
(1)是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
(2)是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經驗。依法設立並持續經營時間達到兩年(含)以上,從事證券交易時間達到兩年(含)以上;
(3)是具有良好的信用記錄。最近12個月未受到相關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行政監管措施或相關自律組織的紀律處分;
(4)是具備必要的定價能力。具有相應的研究力量、有效的估值定價模型、科學的定價決策制度和完善的合規風控制度;
(5)是具備一定的資產管理實力。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產品總規模最近兩個季度均為10億元(含)以上,且近三年管理的產品中至少有一隻存續期兩年(含)以上的產品;申請註冊的私募基金產品規模應為6000萬元(含)以上、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且委託第三方託管人獨立託管基金資產。其中,私募基金產品規模是指基金產品資產淨值。
(6)是符合監管部門的其它條件
同時,私募基金管理人參與科創板首發股票網下詢價和申購業務,還應當符合相關監管部門及自律組織的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登出登記或其產品已清盤的,推薦該投資者註冊的證券公司應及時向協會申請登出其科創板網下投資者資格或科創板配售物件資格。
2、路演推介不得對交易價格做預測
對於這一點,我也有一定的看法,如果沒有價格的預測,投資者為何要來投資呢?投資者進來投資就是要賺錢的,對吧。如果對價格沒有預測,怎麼來做這個投資。因為投資本身就是投資的未來看漲,才會來投資的,對吧。
3:強化內控制度和業務操作流程
這個和以前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就不去講解了。我把他理解為崗位責任書和崗位說明書而已。
4、實施黑名單制度
一是網下投資者或其管理的配售物件一個自然年度內出現以上看點四中規定情形一次的,協會將出現上述違規情形的配售物件列入首發股票配售物件限制名單(以下簡稱限制名單)六個月;出現看點四規定情形兩次(含)以上的,協會將出現上述違規情形的配售物件列入限制名單十二個月。科創板與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的違規次數合併計算。被列入限制名單期間,配售物件不得參與科創板及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股票網下詢價。
二是網下投資者或其管理的配售物件出現看點四規定情形、情節嚴重的,協會將該網下投資者列入首發股票網下投資者黑名單十二個月。被列入黑名單期間,該網下投資者所管理的配售物件均不得參與科創板及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股票網下詢價。
網下投資者違反看點四其他條款規定的,協會可視情節輕重,給予警示、責令整改、暫停新增配售物件註冊、暫停網下投資者資格等自律措施。網下投資者在參與科創板首發股票網下詢價和申購業務時涉嫌違反法律法規、監管規定的,協會將移交監管部門等有權機關處理。
5、是證券分析師撰寫的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需事先經研究部門質量稽核並經合規審查後方可提供給網下投資者。
證券分析師可以就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涉及發行人的相關事實性資訊向發行人及投資銀行業務部門人員進行真實性、準確性的核實。證券分析師在進行事實性資訊的核實時,不得向發行人及投資銀行業務部門人員提供包括估值、盈利預測等投資分析內容的章節,相關需要核實的事實性內容應提交給公司專門負責股票發行與承銷的業務部門或團隊(以下簡稱“股票發行與承銷部門”)人員,抄送合規審查人員,由股票發行與承銷部門人員轉給投資銀行業務部門人員進行核實。
證券分析師應當保持獨立性,除對事實性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核實外,證券公司內部相關利益人員和部門、發行人等不得對投資價值研究報告的內容進行評判。
對於這一條,我想單獨吐槽一下,首先證券分析師寫的投資報告,到底有沒有用?有沒有這個水平。然後這個研究部門稽核的標準是什麼?合規是很容易的。但是這個合規的標準會不會影響到證券分析師的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我覺得在符合證券分析師的門檻上,在骨子裡本身就有問題。因為從業人員不允許炒股,你們去讓一個不炒股的人,去做這個研究報告,同時讓不炒股的研究部門做質量稽核,我不知道這樣的組合到底能不能寫出有價值的投資研究報告。
另外,所有的規則,一般老百姓都看不懂。就是我這個行業20多年的老兵,看的也是很費勁。我希望加一條,讓研究部門,在每個證券公司的官網,或者協會,釋出一條老百姓聽得懂的影片講解。既然,要講這個質量,對吧,先從讓老百姓聽得懂開始。
回覆列表
此次科創板發行首次採用“綠鞋機制”是一次大膽的糾錯機制,也是價格穩定機制,能使多方受益。引入“綠鞋機制”不僅對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有利,而且對市場和投資者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科創板的發行制度還是以發行成功為目的,堅持向首次認購的投資人適度傾斜的原則。但是,對於戰略投資人而言,有12個月的鎖定期,這也考驗戰略投資人的定價能力,也是為了更好的呵護二級市場投資人的利益,讓公司高管把心思放在公司經營和研發上,而不是配合私募做假賬,刻意釋出利好訊息,乘機拉高股價出貨,給二級市場一堆“雞毛”,“荼毒”廣大“韭菜”乎?如果純粹從財務的角度看,戰略投資人的意見將更加值得投資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