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oco寶貝1126

    作為一個網際網路行業的HR,在面試過程中,尤其是在產品經理的面試過後,也會出於這樣的考慮,讓候選人去分析某個產品,簡單的談下產品的思路。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站在企業的角度,談下企業的考慮:

    一、透過簡單的面試,很難反應一個候選人的真實水平,需要藉助一些輔助手段。

    現在很多面試者,在面試過程中,會過於把簡歷進行包裝,並且把自己曾經參與的專案當做自己主導的專案,和麵試官聊起來,簡直是頭頭是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才會發現此人只是口頭溝通能力不錯,但是實際動手能力一般。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來看,不同層級考察的重點不一樣,輔助的方式也不同。

    1、初級產品經理/助理(經驗0-1.5年)

    執行力:能夠完成區域性功能模組的設計、能做好使用者調研和反饋、熟練運用一些工具;

    綜合能力:以邏輯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為主。對於初級來說,能清楚理解功能模組和整個產品的關係,能夠全面考慮到一個頁面遇到的不同使用場景,場景之間的關係,如何滿足一個頁面同時滿足多種入口和多種需求,能把這個邏輯整明白就算合格;

    互動設計:可以把單個模組的互動作完成,輸出整潔、清晰的產品需求交付物就算合格。

    對於初級產品經理,一般會讓其面試過程中,帶一些自己曾經的作品,並且能夠描述清晰,甚至對一些產品有基本的看法,都算合格。

    2、有經驗的產品經理(1.5-5年)

    需求把控能力:能夠獨立負責1個產品,對於產品整體需求的理解能力;比如: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使用者的核心場景是什麼?產品對於業務線有什麼價值?

    資源協調、專案推動能力:一個產品需求評審、里程碑進度、版本的回滾機制和風險方案等,對整個技術部門(產品助理、研發經理、測試、UI等)都需要協調溝通。

    對於有經驗的產品經理,面試前,會通知帶一些產品,並且能夠對於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有清晰的認知和了解能力;後續有會針對性的對於一些市場上的產品,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上進行分析,主要是看思路和是否能夠get到產品的核心關鍵點。

    3、總監/高階產品經理(5-10年)

    業務能力:高階產品經理很多時候不只負責1個產品,經常是一攬子相關需求的打包業務,不需要更多的考察如何讓業務滿足公司的戰略發展、在方向的基礎上制定不同的產品策略,滿足業務線的需求;

    管理能力:通常帶領一個產品部門,如何帶團隊,如何進行業績考核等;

    過往成績:有沒有做過成功的產品,對於高階的產品經理,如果沒有做過市場成功的產品,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沒有做出過日活百萬甚至千萬產品的經理,很難有一些值得借鑑的經驗。

    對於總監級別的候選人,曾經的作品什麼原型都不需要。更多的需要留一些作業,可以是某個行業的分析,或者某個競品的分析,如果做一個類似的,如何差異化,快速佔領市場,需要什麼資源等。

    對於書面作業的完成情況,也會判斷出一個人業務水平

    對於作業的重視程度,最後呈現的報告將會有本質的區別。有的產品經理可以簡單透過一個網站,網站上的資訊等蛛絲馬跡,就可以瞭解到這個平臺具有哪些使用者角色、前臺展示給不同使用者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對應的後臺有哪些功能模組。

    並且能夠通過幾句話言簡意賅的總結出這個產品的核心定位和主要運營模式、盈利模式等。然而做到這些,需要經驗的累積和對於行業的產品的敏銳度。

    是騾子是馬拉出遛一遛就知道。

    “白嫖”這個詞過於嚴重了吧?

    對於企業來講,即使好的專案,好的idea沒有好的團隊也無法實現吧。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如果一個專案的成功簡簡單單透過候選人的面試環節就能夠完成,那成功也未免來的太容易了。

    再者,如果一家公司的格局就停留在白嫖別人的思想和想法,相信很快就在行業裡臭名昭著了,這樣企業的格局也太狹隘了。

    相信有實力的候選人,秉著的原則是,即使給你一個完美的方案,但是缺少我來執行,你也照樣做不成。很多時候雖然瞭解了梗概,但是缺乏細節的執行,也一樣會功虧一簣。不是經常有句話,叫做成敗決定於細節。只有框架、結構、沒有細節的執行也枉然。

    如果企業要候選人提供非常詳盡的商業計劃書,並附帶執行細節,這些就太過了,不好意思,這種行為就是赤裸裸的白嫖,如果想要別人的智慧成果,請付費,這叫做“知識付費”。

    舉個自己的例子:

    我曾經去面試招聘經理。當時對方老闆就明確提出,如果三天內,你能從百度、阿里、騰訊分別找到3個做人工智慧演算法的高階工程師,並且提供個人聯絡方式,如果經過驗證,確實查有此人,就代表面試透過。並且美其名曰,這叫做實力做好的呈現,一切以結果為導向。

    這樣的企業,就屬於那種赤裸裸的白嫖。如果能夠在三天內,尋訪到BAT的核心人才,這實力比高階獵頭都有過之而不及,一個年薪百萬的候選人,獵頭費用估計都在20萬,更何況還是3個。 這生意算的精明啊。

    這種就叫做打著招聘的幌子,實則釣魚,願者上鉤唄。誰身邊還沒有個把牛逼的朋友啊。憑什麼給你推薦,想推薦必須付費。

    綜上,送給樓主的一句話,這種家庭作業,已經是很多企業司空見慣的招聘做法了,只要分清作業要求程度,對於想爭取的崗位,盡力完成,否則作罷也不遺憾,至少從內心價值觀就不認同,何必浪費時間去費腦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查詢我的iphone沒有裝置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