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愛爾蘭作家、詩人王爾德(1854—1900)用法文寫了一部獨幕劇《莎樂美》,他預言這部劇作所描寫的超自然的愛情要把觀眾嚇得發抖。這部劇作因為涉及聖經中的人物,很快遭到禁演。
《莎樂美》是根據《漸約全書?馬太福音》第十四章施洗者約翰之死的故事而寫成的,描寫希律迪亞斯之女、猶太公主莎樂美如何誘使繼父希律王殺死施洗者約翰。劇中的莎樂美愛上了施洗者約翰,向他求愛而遭到拒絕,她發誓一定要吻到他的嘴唇。在希律王生日那天,王宮中大宴賓客,莎樂美以舞蹈為之助興。希律王十分高興,對莎樂美說:“不管你向我要什麼,我都給你。”又對她起誓說:“隨便你向我要什麼,就是國土的一半,我也一定給你!”莎樂美說:“太好了!我要約翰的人頭!願王立刻把施洗者約翰的人頭放在盤子裡給我!”希律王很為難,因為約翰是個很有影響的人物,殺了他可能會激起民變。但是他剛剛在眾人面前起過誓,無法推辭,就吩咐衛兵到監獄中取約翰的人頭。不一會兒,衛兵回來了,他手裡捧著盤子,盤子裡盛著約翰的人頭。莎樂美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誓言,吻到了約翰被砍下的頭。
《莎樂美》是王爾德唯美主義文藝思想的體現。唯美主義是19世紀末流行於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潮。這種思潮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強調超然於生活的所謂純粹的美,聲稱藝術不受道德規範的約束,具有永久性,追求抽象的藝術效果。唯美主義常常從怪誕、頹廢、醜惡、乖戾中提取美,因此唯美主義文學藝術大多帶有頹廢傾向。王爾德在《莎樂美)〉中所描寫的正是一種變態的、超自然的激情所造成的後果,是唯美主義在文學作品中的具體體現。
1893年,愛爾蘭作家、詩人王爾德(1854—1900)用法文寫了一部獨幕劇《莎樂美》,他預言這部劇作所描寫的超自然的愛情要把觀眾嚇得發抖。這部劇作因為涉及聖經中的人物,很快遭到禁演。
《莎樂美》是根據《漸約全書?馬太福音》第十四章施洗者約翰之死的故事而寫成的,描寫希律迪亞斯之女、猶太公主莎樂美如何誘使繼父希律王殺死施洗者約翰。劇中的莎樂美愛上了施洗者約翰,向他求愛而遭到拒絕,她發誓一定要吻到他的嘴唇。在希律王生日那天,王宮中大宴賓客,莎樂美以舞蹈為之助興。希律王十分高興,對莎樂美說:“不管你向我要什麼,我都給你。”又對她起誓說:“隨便你向我要什麼,就是國土的一半,我也一定給你!”莎樂美說:“太好了!我要約翰的人頭!願王立刻把施洗者約翰的人頭放在盤子裡給我!”希律王很為難,因為約翰是個很有影響的人物,殺了他可能會激起民變。但是他剛剛在眾人面前起過誓,無法推辭,就吩咐衛兵到監獄中取約翰的人頭。不一會兒,衛兵回來了,他手裡捧著盤子,盤子裡盛著約翰的人頭。莎樂美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誓言,吻到了約翰被砍下的頭。
《莎樂美》是王爾德唯美主義文藝思想的體現。唯美主義是19世紀末流行於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潮。這種思潮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強調超然於生活的所謂純粹的美,聲稱藝術不受道德規範的約束,具有永久性,追求抽象的藝術效果。唯美主義常常從怪誕、頹廢、醜惡、乖戾中提取美,因此唯美主義文學藝術大多帶有頹廢傾向。王爾德在《莎樂美)〉中所描寫的正是一種變態的、超自然的激情所造成的後果,是唯美主義在文學作品中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