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了,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顏回又問:那麼具體應當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顏回聽後向老師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但決心按照先生的話去做。
由此看來,"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歷代學者都認為,這是孔門傳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種緊要的、切實的修養方法,然而對於"克己復禮"的含義卻有不同的闡釋--這裡的"克"字,在古代漢語中有"剋制"的意思,也有"戰勝"的意思。宋代學者朱熹認為:"克己"的真正含義就是戰勝自我的私慾,在這裡,"禮"不僅僅是具體的禮節,而是泛指天理,"復禮"就是應當遵循天理,這就把"克己復禮"的內涵大大擴充套件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內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實也無非天理,所以能戰勝自己的私慾而復歸於天理,自然就達到了仁的境界。
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了,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顏回又問:那麼具體應當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顏回聽後向老師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但決心按照先生的話去做。
由此看來,"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歷代學者都認為,這是孔門傳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種緊要的、切實的修養方法,然而對於"克己復禮"的含義卻有不同的闡釋--這裡的"克"字,在古代漢語中有"剋制"的意思,也有"戰勝"的意思。宋代學者朱熹認為:"克己"的真正含義就是戰勝自我的私慾,在這裡,"禮"不僅僅是具體的禮節,而是泛指天理,"復禮"就是應當遵循天理,這就把"克己復禮"的內涵大大擴充套件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內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實也無非天理,所以能戰勝自己的私慾而復歸於天理,自然就達到了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