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勇勝gys
-
2 # 風吹臉膀
莊周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一天,他到雕陵慄樹林裡遊玩,看見一隻長相 奇異的鵲正從南方飛來。這隻鵲的翅膀展開有七尺寬,眼睛周長有一寸,從莊周頭上 飛過後停棲在一棵慄樹上。莊周想:“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鳥啊!翅膀寬大卻飛得不快, 眼睛很大卻看不清東西。”於是,他拿著彈弓拎起衣服下襬,輕輕地走了過去。莊周直到走至近前,才發覺究竟是怎麼回事。原來,一隻蟬正臥在濃密的樹蔭裡, 美美地啜吸著露珠,完全忘記了自己;蟬後的樹葉中,有隻螳螂正藏在那裡,準備偷 襲這隻得意忘形的蟬,螳螂全神貫注地看著眼前的食物,也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危險; 而那隻從莊周頭上飛過的異鵲亦只看見前面的螳螂,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莊周看 到這裡,猛然醒悟,自言自語道:“唉!物與物互相累害,這是因為兩物類之間互相招 引、貪圖所致。”說罷,他便收起彈弓,反身走了。
-
3 # 林美玲lin235200
[故事情節]:;春秋時期,吳國準備出兵攻打齊國,吳王對左右的大臣說:“我決心已定,有誰敢勸阻我,我就殺了他。”吳王身邊有個年輕隨從,頭腦靈活,機智過人。他經過反覆考慮,決定勸阻吳王攻打齊國。但他知道,如果直說,吳王不但不會聽從他的勸告,反而還會殺了他,他得想一個更好的辦法。後來,他拿著彈弓,大清早在花園裡轉來轉去,他一連在花園裡轉了三個早晨。有人見了感到奇怪,就把這事告訴了吳王。吳王把這個年輕的隨從召來,問道:“你每天早晨到花園裡轉來轉去,這是為什麼呢?”年輕隨從回答說:“大王的御花園裡有一棵大樹,樹上有一隻蟬。它光顧喝露水,不知道螳螂躲在它身後,正準備吃它呢!螳螂要吃蟬,可它哪裡知道,在它身後有隻黃雀,正伸長脖子準備吃掉它。黃雀要吃螳螂,可黃雀又怎麼會知道我手裡拿著彈弓,正準備打它呢。吳王聽了年輕隨從的話,恍然大悟,改變了攻打齊國的計劃。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成語,比喻一心想算計別人、佔別人的便宜,不想還有人正在算計他自己。;[釋義]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語出] :漢·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用法]:複句式;作分句;含貶義;[例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我們應該牢記在心。;一條小魚吞下了小蝦,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隻翠鳥正向它衝下來。;甲國攻擊乙國,不料丙國乘虛而入,滅了甲國,這真是螳螂捕蟬,不知黃雀在後。;侵略者只想侵略別人,它忘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是很有道理的。;他一心想佔人便宜,卻不知道也有人在盯著他們,真是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
回覆列表
《說苑》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i)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而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