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方好尷尬,6月9日逮捕李在鎔的申請被法院駁回,26日外部專家組居然建議檢方不要起訴李在鎔,檢方弄得個“裡外不是人”。這進一步驗證了一個結論——財閥動不得。
但圍繞這個結論,在南韓政壇上演了一次次法與經濟包括執政地位的較量,最終文在寅不得不妥協。
客觀地講,文在寅確實把改革財閥做為執政的重要目標,但現實是文在寅必須回到理性當中。改革只是一種理想,平穩落地才是根本。
文在寅競選時稱,“如果勝選,改革財閥首先是三星”。事實上,當擔任總統後才發現,這不過是一句口號而已。從李在鎔案件中,一審判處5年徒刑,二審判決緩刑,大法院發回重審,可以看出文在寅的糾結心裡,最終文在寅選擇了退讓。
或許人們會產生疑問,南韓不是三權分立制度嗎?其實南韓之所以把總統設定5年一屆制,是因為總統權力過大,比如最高法院院長和檢察總長總統可以不透過國會直接任命。從朴槿惠案件可以充分體現出來,文在寅完全能夠操控司法。
做為檢方,一定是從崔順實的判決嗅到了一種味道,所以才重新以另一起案件調查李在鎔。因為,法院對崔順實判決認定的事實是“崔順實對三星是索賄”,這意味著,李在鎔在“親信干政”案中很可能最終無罪或緩刑,這樣檢方又成了“裡外不是人”或者一片苦心白廢勁了。
那麼為什麼檢方要揪住李在鎔不放呢?說淺了,李在鎔是“親信干政”案的關鍵人物,朴槿惠和崔順實獲罪,李在鎔自然也應該獲罪;說深了,檢方是針對文在寅和秋美愛,因為文在寅和秋美愛一直主張對檢察系統改革,尤其秋美愛把調查“親信干政”案件的相關檢察官己經全部調離。檢方明知道李在鎔在南韓的重要性,在朴槿惠、崔順實和李在鎔當中,檢方無疑是給文在寅和秋美美愛出難題。沒有想到,文在寅透過法院和審議委員會來雙重否決,檢方還敢一意孤行嗎?
三星之所以稱為“帝國”,不是說動就動的,尤其在疫情衝擊南韓經濟的當下。文在寅曾稱南韓經濟己經進入“戰時狀態”,足見目前的嚴峻形勢。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把李在鎔逮捕,三星的高管們一定會拿經濟說事,那麼文在寅將會受到沉重的打擊,很可能會波及文在寅的政權。因為財閥們串通一氣,如果聯起手來,對文在寅意味著什麼?從另外一點看,文在寅還有2年就卸任,實在沒有必要冒那麼大的風險,盧武鉉的結局歷歷在目,文在寅不得不為後路著想。
檢方好尷尬,6月9日逮捕李在鎔的申請被法院駁回,26日外部專家組居然建議檢方不要起訴李在鎔,檢方弄得個“裡外不是人”。這進一步驗證了一個結論——財閥動不得。
但圍繞這個結論,在南韓政壇上演了一次次法與經濟包括執政地位的較量,最終文在寅不得不妥協。
客觀地講,文在寅確實把改革財閥做為執政的重要目標,但現實是文在寅必須回到理性當中。改革只是一種理想,平穩落地才是根本。
文在寅競選時稱,“如果勝選,改革財閥首先是三星”。事實上,當擔任總統後才發現,這不過是一句口號而已。從李在鎔案件中,一審判處5年徒刑,二審判決緩刑,大法院發回重審,可以看出文在寅的糾結心裡,最終文在寅選擇了退讓。
或許人們會產生疑問,南韓不是三權分立制度嗎?其實南韓之所以把總統設定5年一屆制,是因為總統權力過大,比如最高法院院長和檢察總長總統可以不透過國會直接任命。從朴槿惠案件可以充分體現出來,文在寅完全能夠操控司法。
做為檢方,一定是從崔順實的判決嗅到了一種味道,所以才重新以另一起案件調查李在鎔。因為,法院對崔順實判決認定的事實是“崔順實對三星是索賄”,這意味著,李在鎔在“親信干政”案中很可能最終無罪或緩刑,這樣檢方又成了“裡外不是人”或者一片苦心白廢勁了。
那麼為什麼檢方要揪住李在鎔不放呢?說淺了,李在鎔是“親信干政”案的關鍵人物,朴槿惠和崔順實獲罪,李在鎔自然也應該獲罪;說深了,檢方是針對文在寅和秋美愛,因為文在寅和秋美愛一直主張對檢察系統改革,尤其秋美愛把調查“親信干政”案件的相關檢察官己經全部調離。檢方明知道李在鎔在南韓的重要性,在朴槿惠、崔順實和李在鎔當中,檢方無疑是給文在寅和秋美美愛出難題。沒有想到,文在寅透過法院和審議委員會來雙重否決,檢方還敢一意孤行嗎?
三星之所以稱為“帝國”,不是說動就動的,尤其在疫情衝擊南韓經濟的當下。文在寅曾稱南韓經濟己經進入“戰時狀態”,足見目前的嚴峻形勢。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把李在鎔逮捕,三星的高管們一定會拿經濟說事,那麼文在寅將會受到沉重的打擊,很可能會波及文在寅的政權。因為財閥們串通一氣,如果聯起手來,對文在寅意味著什麼?從另外一點看,文在寅還有2年就卸任,實在沒有必要冒那麼大的風險,盧武鉉的結局歷歷在目,文在寅不得不為後路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