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92281084506

    我來說說動詞變位。

    在學習法語的初期階段你可能會被塞入大量動詞變位的規則以及不規則的單詞,有可能僅是現在時就讓你頭疼了,然後學到各種過去時、將來時,甚至虛擬語態等等等等的時候,從心態爆炸到漸漸麻木,最後慢慢掌握,這是每個法語學習者都會經歷的事。

    我們知道,要想掌握一種語言就要多去使用它,所以如果已經學習法語長達幾年,就是不去背也能記住這些“變態”的規則了。因此,出現“背不下來”,或者說需要背誦的情況,基本上是學習法語的初期階段,單詞量還沒多少呢,就學了好幾種時態,然後被問到一個單詞的某個變位的時候,反射弧通常是:這種時態的變位規則是什麼來著—這個詞是第幾組的—這是第幾人稱—想很久—給出答案,而如果是要造個句子,這個反射弧還要加上兩環:這個情景得用什麼時態?這個行為要用什麼動詞?

    說這些,我只是想強調兩點。第一,其實現階段記不住也不必過於焦急,這是訓練量和學習進度不匹配造成的,然而很多東西不學是沒法進行訓練的,所以在我看來這個階段其實是必然的,那麼在長時間的練習過後就一定能做到脫口而出;第二,記憶這些規則本質上是為了方便我們靈活運用法語,規則只是工具,所以太陷於規則是不好的,會讓你無法擺脫我上面說的長長的反射弧,所以你應該慢慢嘗試擺脫規則,讓自己不假思索地說出某個詞的某個變位。雖然說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多練習多使用法語,而現階段能做的可能只是死記硬背,但我認為還是要秉記這一點,時刻依據這一點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一,根據讀音記憶。簡單來說,就是一直讀,大聲且張大嘴地讀,盡力把每個音發準,然後讀到你的大腦一片空白你也能順出這個詞的變位,讓你的嘴部肌肉記住這種發音。可以說,讓你的嘴巴先記住,是做到“脫口而出”的先決條件。

    第二,做一些活用法語的練習,比如說,找個小夥伴,拿出你們最近正在學習的動詞表,然後互相提問,一個人看著單詞表隨機造句,比如“男他死了”這種簡單句子(但是造句也要相對遵從客觀規律,像是“我已經死了”這種幾乎說不到的句子不要造),另一個人迅速反應,也不要管對不對,先說出來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可能是人稱錯了也可能是時態錯了,但是不要管,給出自己最先反應出來的答案,然後兩人一起思考正確的答案是什麼,這時候你就會意識到自己在短時間內最容易犯的錯誤在哪裡,並且練過幾次以後這種錯誤就不會再犯了,同時你也會建立較短的反射弧,把“他死了”直接對應到“il est mort”,而不是“他死了”—他是il,死是mourir—這裡要用passé composé—mourir是規則的嗎—變位規則是什麼—il est mort。也就是說,規則不應該存在在反射弧裡,而是把它當成之後判斷對錯的工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