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膩”一詞出處不詳。老北京土話,指事情的馬腳,漏洞,不合常理的方面。
貓“溺”即貓尿,大家一直誤傳把“溺”寫成了“膩”所以才會不理解,貓溺者,貓之隱藏之物,不見光!偷偷摸摸,藏藏躲躲!
“貓膩”這個新詞在字典、詞海里大概是尋不到釋義的,這裡的“膩”字是與油和汙有關,那麼,該如何解釋“貓膩”一詞呢?報上有人做過考證,說“貓膩”指的是:貓排便後,不願讓同類、更不樂意另類動物知道自己的糞便在此。貓埋藏自己的糞便,大概是一種愛清潔、講衛生的行為吧?但似乎不像,貓埋藏糞便的地點,往往是遠離它的窩和時常玩耍的地方的。難道說它的糞便裡有什麼秘密,怕同類或異類知曉?我探究過貓的糞便,好像除了奇臭難聞之外就是極好的花肥,絕對沒有黃金、白銀之類。除了人和貓之外,好像不再有動物自個埋藏糞便了吧?這一舉動倒是應該存疑的!有此存疑,那官場上不是有許多“貓膩”的行為嗎?比如,有人貪汙公款、收受賄賂,這到了私人腰包裡的公款和他人給的賄賂物,就如同是貓的糞便一般,絕對不能讓同事和外人所知,非埋藏起來不可;又比如,國家要求為官要具備一定的學歷、文憑,有人便假造了學歷、文憑,將之埋藏在檔案裡,對外也不好張揚;再比如,時下評職稱要求有著作,有人便東摘西抄,拼湊成一本厚厚的“敲門磚”。用“貓膩”一詞來形容這些行為或者潛藏的交易或者不可告人的作為等等,的確是太形象了。
“膩”,更有一層親近的含意,看人家兩個人要好,眼紅,就說這兩個人“膩乎”,孩子總纏著大人,大人心煩,就呵斥孩子:“你總跟我膩乎嘛?”說一樁什麼事情總也沒個了結,規範語言說是“棘手”,天津俗語就說“這件事,真膩乎。”管一件閒事,譬如介紹物件吧,本想引薦兩個人見過面兒就沒有自己的事了,誰料“膩乎”人,今天雙方家長找來了,要了解對方的家底,明天兩個人翻了,說是再不見面了,沒過幾天,男方又找上門來,說是還想走走,你說這事“膩乎”不“膩乎”?
“膩”,有一點點神秘色彩,人家兩個人一起膩乎,自然就有不想讓外人知道的事,近來人們將這種神秘關係,叫做是“貓膩”,天津人說“貓膩”,貓的後面還拉個兒音,“貓兒膩”。
“貓膩”,自然不是光明正大的行為,公事公辦,就用不著“貓膩”了,權力和金錢做交易,就只能是“貓膩”的事,想辦一件事情,別人都沒有辦成,偏偏他沒費什麼力氣,辦成了。甭問,一準有“貓膩”。什麼“貓膩”呀,送禮唄。自然也有不送禮的,就說我們這些寫文章的人吧,好好地寫著小說,忽然一天報上登了這位先生的一篇文章,說是他去了一個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一位同志工作特出色,叫什麼名字,具體還有許多事蹟,云云。你琢磨這位作家何以想起寫這類文章了呢?“貓膩”。
人家“貓膩”都捅錢,誰給作家捅錢呀?人情唄。所以在人情之中,才最是常有“貓膩”。
“貓膩”一詞出處不詳。老北京土話,指事情的馬腳,漏洞,不合常理的方面。
貓“溺”即貓尿,大家一直誤傳把“溺”寫成了“膩”所以才會不理解,貓溺者,貓之隱藏之物,不見光!偷偷摸摸,藏藏躲躲!
“貓膩”這個新詞在字典、詞海里大概是尋不到釋義的,這裡的“膩”字是與油和汙有關,那麼,該如何解釋“貓膩”一詞呢?報上有人做過考證,說“貓膩”指的是:貓排便後,不願讓同類、更不樂意另類動物知道自己的糞便在此。貓埋藏自己的糞便,大概是一種愛清潔、講衛生的行為吧?但似乎不像,貓埋藏糞便的地點,往往是遠離它的窩和時常玩耍的地方的。難道說它的糞便裡有什麼秘密,怕同類或異類知曉?我探究過貓的糞便,好像除了奇臭難聞之外就是極好的花肥,絕對沒有黃金、白銀之類。除了人和貓之外,好像不再有動物自個埋藏糞便了吧?這一舉動倒是應該存疑的!有此存疑,那官場上不是有許多“貓膩”的行為嗎?比如,有人貪汙公款、收受賄賂,這到了私人腰包裡的公款和他人給的賄賂物,就如同是貓的糞便一般,絕對不能讓同事和外人所知,非埋藏起來不可;又比如,國家要求為官要具備一定的學歷、文憑,有人便假造了學歷、文憑,將之埋藏在檔案裡,對外也不好張揚;再比如,時下評職稱要求有著作,有人便東摘西抄,拼湊成一本厚厚的“敲門磚”。用“貓膩”一詞來形容這些行為或者潛藏的交易或者不可告人的作為等等,的確是太形象了。
“膩”,更有一層親近的含意,看人家兩個人要好,眼紅,就說這兩個人“膩乎”,孩子總纏著大人,大人心煩,就呵斥孩子:“你總跟我膩乎嘛?”說一樁什麼事情總也沒個了結,規範語言說是“棘手”,天津俗語就說“這件事,真膩乎。”管一件閒事,譬如介紹物件吧,本想引薦兩個人見過面兒就沒有自己的事了,誰料“膩乎”人,今天雙方家長找來了,要了解對方的家底,明天兩個人翻了,說是再不見面了,沒過幾天,男方又找上門來,說是還想走走,你說這事“膩乎”不“膩乎”?
“膩”,有一點點神秘色彩,人家兩個人一起膩乎,自然就有不想讓外人知道的事,近來人們將這種神秘關係,叫做是“貓膩”,天津人說“貓膩”,貓的後面還拉個兒音,“貓兒膩”。
“貓膩”,自然不是光明正大的行為,公事公辦,就用不著“貓膩”了,權力和金錢做交易,就只能是“貓膩”的事,想辦一件事情,別人都沒有辦成,偏偏他沒費什麼力氣,辦成了。甭問,一準有“貓膩”。什麼“貓膩”呀,送禮唄。自然也有不送禮的,就說我們這些寫文章的人吧,好好地寫著小說,忽然一天報上登了這位先生的一篇文章,說是他去了一個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一位同志工作特出色,叫什麼名字,具體還有許多事蹟,云云。你琢磨這位作家何以想起寫這類文章了呢?“貓膩”。
人家“貓膩”都捅錢,誰給作家捅錢呀?人情唄。所以在人情之中,才最是常有“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