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之上片寫她在室內百無聊賴的情景,下片寫她所見的室外景象。結句“無限悽迷”與發端之“心字全非”相呼應,通篇情景渾融,悽迷動人。該篇上片寫少婦於閨房之中無聊思春,“紫玉”、“寒灰”可以看出這名少婦的家境似乎不錯,可用玉去撥灰,似乎難以理解,但加上之後一句,便可以迎刃而解了。“紫玉撥寒灰,心字全非”,所謂的“心字”便是心字香燒完後,灰燼落在地上,構成了心字的形狀。詞中的這位少婦,手持紫玉,撥弄著香燃燒後留下的灰燼,一地混亂,正如少婦那顆無處收拾的芳心。“疏簾猶自隔年垂”,再看那竹簾,常年未動,去年便是這樣垂掛著,而今依舊如此,或許明年也仍舊這樣,毫無變化吧。少婦感慨時光如梭的心情在這個句子中赫然呈現,納蘭將一個已過韶華的女人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半卷夕陽紅雨人,燕子來時。”這句話初看顯得有些情理不通,夕陽如何能夠半卷,而雨又怎麼能是紅色,其實承上啟下來看,便能理解了,少婦將簾子半捲起來,夕陽透進來,真的就是半卷夕陽了,而在夕陽下的雨,因為映襯,果真便看似紅色。納蘭在這裡用的詞語結構十分巧妙.似乎平淡無奇,但卻禁得住回味,能讓人隱約感覺到一種美好的意境,但卻是無法再用詞語去表達。詞中的這位少婦像是在懷念故人,但詞意卻在此刻又顯得格外撲朔,耐人尋味。而到了下片,詞意又有了轉變,開頭便直言“回首碧雲西,多少心期”,“回首”便是回望過去,重看往昔的歲月,而“心期”則是指心願,婦人思念著與故人往昔的美好歲月,也感慨著重新相守,希望故人能夠如同燕子歸來一樣,重回家鄉,回到她的身邊。不過從下一句“短長亭外短長堤”可以看出,這個願望有多麼渺茫,即便望斷碧雲,也是難以實現了。在詩詞中,亭子和堤壩通常有兩個意向,一是送別,二是思念。在這句話中二者同時出現,大概是納蘭為了表現少婦焦急不安的內心故意設定的,為了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去表現詩詞的意境。詞寫到這裡,一直都是少婦自怨自艾的個人情緒表達,語言真摯感人,令人為之動容。接下來這句“百尺遊絲千里夢,無限悽迷”結束了全篇,也讓人體會到思而不得的痛苦有多深,就如美夢一場後,醒來忽然發現,頭頂依然是破瓦蛛絲盤結,身邊依然是空空蕩蕩,一無所有。納蘭的這首詞似真非真.極富浪漫色彩,全詞曲折跌宕,通篇情景渾融,悽迷動人,讀起來讓人黯然銷魂。寫春怨可以有多種,此篇則是採用從對方落筆的手法,即透過少婦於閨中索寞無聊的舉動和室外的景象,寫出一派傷春傷情的形象。這首詞佈局清晰,脈絡順暢,詞意雖苦,但寫法上卻是清秀俊逸,格調高雅,不失為一首可以反覆吟詠的佳篇。
詞之上片寫她在室內百無聊賴的情景,下片寫她所見的室外景象。結句“無限悽迷”與發端之“心字全非”相呼應,通篇情景渾融,悽迷動人。該篇上片寫少婦於閨房之中無聊思春,“紫玉”、“寒灰”可以看出這名少婦的家境似乎不錯,可用玉去撥灰,似乎難以理解,但加上之後一句,便可以迎刃而解了。“紫玉撥寒灰,心字全非”,所謂的“心字”便是心字香燒完後,灰燼落在地上,構成了心字的形狀。詞中的這位少婦,手持紫玉,撥弄著香燃燒後留下的灰燼,一地混亂,正如少婦那顆無處收拾的芳心。“疏簾猶自隔年垂”,再看那竹簾,常年未動,去年便是這樣垂掛著,而今依舊如此,或許明年也仍舊這樣,毫無變化吧。少婦感慨時光如梭的心情在這個句子中赫然呈現,納蘭將一個已過韶華的女人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半卷夕陽紅雨人,燕子來時。”這句話初看顯得有些情理不通,夕陽如何能夠半卷,而雨又怎麼能是紅色,其實承上啟下來看,便能理解了,少婦將簾子半捲起來,夕陽透進來,真的就是半卷夕陽了,而在夕陽下的雨,因為映襯,果真便看似紅色。納蘭在這裡用的詞語結構十分巧妙.似乎平淡無奇,但卻禁得住回味,能讓人隱約感覺到一種美好的意境,但卻是無法再用詞語去表達。詞中的這位少婦像是在懷念故人,但詞意卻在此刻又顯得格外撲朔,耐人尋味。而到了下片,詞意又有了轉變,開頭便直言“回首碧雲西,多少心期”,“回首”便是回望過去,重看往昔的歲月,而“心期”則是指心願,婦人思念著與故人往昔的美好歲月,也感慨著重新相守,希望故人能夠如同燕子歸來一樣,重回家鄉,回到她的身邊。不過從下一句“短長亭外短長堤”可以看出,這個願望有多麼渺茫,即便望斷碧雲,也是難以實現了。在詩詞中,亭子和堤壩通常有兩個意向,一是送別,二是思念。在這句話中二者同時出現,大概是納蘭為了表現少婦焦急不安的內心故意設定的,為了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去表現詩詞的意境。詞寫到這裡,一直都是少婦自怨自艾的個人情緒表達,語言真摯感人,令人為之動容。接下來這句“百尺遊絲千里夢,無限悽迷”結束了全篇,也讓人體會到思而不得的痛苦有多深,就如美夢一場後,醒來忽然發現,頭頂依然是破瓦蛛絲盤結,身邊依然是空空蕩蕩,一無所有。納蘭的這首詞似真非真.極富浪漫色彩,全詞曲折跌宕,通篇情景渾融,悽迷動人,讀起來讓人黯然銷魂。寫春怨可以有多種,此篇則是採用從對方落筆的手法,即透過少婦於閨中索寞無聊的舉動和室外的景象,寫出一派傷春傷情的形象。這首詞佈局清晰,脈絡順暢,詞意雖苦,但寫法上卻是清秀俊逸,格調高雅,不失為一首可以反覆吟詠的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