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64316064609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對於別人的過失和錯誤應該採取寬恕的態度,而如果錯誤在自己那麼就不能寬恕;對於自己遇到的困境和屈辱應當儘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別人身上就不能袖手旁觀,忍心不顧。

    記得我上小學時候,教室牆上掛著這樣一幅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當時每天見它那樣掛著,並沒想這句話的深意。在以後的成長中,我發現這幅字就像神奇的法寶,運用得當,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許多成功人士,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都恪守這一處世法則。

    某位著名的IT經理,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在我看來,人生其實很簡單,歸根結底就是八個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許多事情就能豁然開朗!”這位經理所說的,正是《菜根譚》所推崇的處世之道——待人要寬,律己要嚴。

    待人為什麼要寬?為的是給人自新的機會。律己為何要嚴?因為不嚴會放鬆自我約束,讓小錯誤發展成大錯誤。這是一種規範的待人之道,也是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原則。它的核心是強調自悟,對事物的標準,要有一個超然的體悟,對是非的判斷,要有一個儘可能客觀公正的把握。一個具備這種高貴品格的人,他的成功將是水到渠成的。

    明王朝的建立,大將軍徐達功不可沒。兒時與朱元璋一起放牛,長大後一起打仗。有勇有謀,深得朱元璋的喜愛。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人,卻從不居功自傲,而是律己甚嚴。

    徐達處處跟士兵同甘共苦。遇到軍糧不濟,士兵填不飽肚子,他主動少飲少食,把口糧節省下來分給他們;大軍還沒紮好營寨的時候,他從不提前進帳休息,一定會等到大家都安頓好了,他才放下心來;士卒傷殘有病,他親*問,端藥治療;如遇上兵士犧牲,他會更加重視,籌集棺木葬之。所以,明軍將士對他無不既感激又尊敬。

    在生活方面,他也無聲色酒財之好。史書記載說:“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曾經賜給他一塊好地皮,但正好處於農民的水路必經之地。家臣看到有這個好處,於是用這塊地皮謀取私利,向農民徵收“過路費”。徐達知道後,馬上將此地上繳官府。

    朱元璋用嚴刑重刑,殺了包括功臣在內的十多萬人,可是徐達卻得善終。他病逝於南京之後,朱元璋為之輟朝,悲慟不已,追封他為中山王,並將他的畫像陳列於功臣廟第一位,稱之為“大明第一功臣”。能逃過朱元璋“誅殺功臣”的屠刀,不得不說,這跟徐達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處世之道是分不開的。

    在現實中,我們往往又是怎樣做的呢?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許多人採取的方式恰好相反,他們把這句話顛倒了一下,變成了“嚴於待人,寬以律己”。對自己很寬鬆,什麼都能做,做了壞事也從不感到羞愧,但對別人卻要求極嚴,犯一點錯誤就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有一點小事對不起自己就喋喋不休。

    “以聖人望人,以常人自待”,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卻用常人的標準對待自己。像這樣的人,他交不到幾個朋友,做起事情來,也很難跟別人順利地合作。因為他不懂得什麼叫做“恕人”,只知道用最苛刻的標準去要求別人,用最寬鬆的標準對待自己。這是一種嚴重自私自利的體現。為什麼不想想,你有什麼資格這麼要求別人?又有什麼資格如此放任自己?

    重要的是 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不是別人是個什麼樣的人~ 活出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白,送友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能表現作者這一情感的句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