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橋工作在資料鏈路層,將兩個 LAN 連起來,根據 MAC 地址來轉發幀,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 地址進行轉發)。遠端網橋透過一個通常較慢的鏈路(如電話線)連線兩個遠端LAN,對本地網橋而言,效能比較重要,而對遠端網橋而言,在長距離上可正常執行是更重要的。
網橋與路由器的比較:網橋並不瞭解其轉發幀中高層協議的資訊,這使它可以同時以同種方式處理 IP、IPX等協議,它還提供了將無路由協議的網路(如NetBEUI)分段的功能。由於路由器處理網路層的資料,因此它們更容易互連不同的資料鏈路層,如令牌環網段和乙太網段。網橋通常比路由器難控制。像IP等協議有複雜的路由協議,使網管易於管理路由;IP等協議還提供了較多的網路如何分段的資訊(即使其地址也提供了此類資訊)。而網橋則只用 MAC 地址和物理拓撲進行工作。因此網橋一般適於小型較簡單的網路。
物理層的主要裝置:中繼器、集線器。
資料鏈路層主要裝置:二層交換機、網橋
網路層主要裝置:路由器
傳統交換機從網橋發展而來,屬於OSI第二層即資料鏈路層裝置。它根據MAC 地址定址,透過站表選擇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維護由交換機自動進行。路由器屬於OSI第三層即網路層裝置,它根據 IP 地址進行定址,透過路由表路由協議產生。交換機最大的好處是快速,由於交換機只須識別幀中MAC 地址,直接根據MAC 地址產生選擇轉發埠演算法簡單,便於ASIC實現,因此轉發速度極高。但交換機的工作機制也帶來一些問題。
從過濾網路流量的角度來看,路由器(在網路層實現互連的裝置)的作用與交換機和網橋非常相似。但是與工作在網路物理層、從物理上劃分網段的交換機不同,路由器使用專門的軟體協議從邏輯上對整個網路進行劃分。
網橋工作在資料鏈路層,將兩個 LAN 連起來,根據 MAC 地址來轉發幀,可以看作一個“低層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根據網路地址如IP 地址進行轉發)。遠端網橋透過一個通常較慢的鏈路(如電話線)連線兩個遠端LAN,對本地網橋而言,效能比較重要,而對遠端網橋而言,在長距離上可正常執行是更重要的。
網橋與路由器的比較:網橋並不瞭解其轉發幀中高層協議的資訊,這使它可以同時以同種方式處理 IP、IPX等協議,它還提供了將無路由協議的網路(如NetBEUI)分段的功能。由於路由器處理網路層的資料,因此它們更容易互連不同的資料鏈路層,如令牌環網段和乙太網段。網橋通常比路由器難控制。像IP等協議有複雜的路由協議,使網管易於管理路由;IP等協議還提供了較多的網路如何分段的資訊(即使其地址也提供了此類資訊)。而網橋則只用 MAC 地址和物理拓撲進行工作。因此網橋一般適於小型較簡單的網路。
網橋不同於中繼器和集線器:網橋是透過邏輯判斷而確定如何傳輸幀。這個邏輯是基於乙太網的協議的,符合 OSI的第二層規範。所以網橋可以被看作是第二層的裝置。
中繼器(Repeater )是連線網路線路的一種裝置,常用於兩個網路節點之間物理訊號的雙向轉發工作。中繼器工作於OSI的物理層,是最簡單的網路互聯裝置,主要完成物理層的功能,負責在兩個節點的物理層上按位傳遞資訊,完成訊號的複製、調整和放大功能,以此來延長網路的長度。由於存在損耗,線上路上傳輸的訊號功率會逐漸衰減,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將造成訊號失真,因此會導致接收錯誤。中繼器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設計的。它完成物理線路的連線,對衰減的訊號進行放大,保持與原資料相同。一般情況下,中繼器用於完全相同的兩類網路的互連。
集線器(HUB)屬於資料通訊系統中的基礎裝置,它和雙絞線等傳輸介質一樣,是一種不需任何軟體支援或只需很少管理軟體管理的硬體裝置。它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場合。集線器工作在區域網(LAN)環境,像網絡卡一樣,應用於OSI參考模型第一層,因此又被稱為物理層裝置。集線器內部採用了電器互聯,當維護LAN 的環境是邏輯匯流排或環型結構時,完全可以用集線器建立一個物理上的星型或樹型網路結構。在這方面,集線器所起的作用相當於多埠的中繼器。其實,集線器實際上就是中繼器的一種,其區別僅在於集線器能夠提供更多的埠服務,所以集線器又叫多口中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