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亂象一:專案標段分兩半在某高速公路投標中,招標檔案已明確某段公路作為一個標段來發標。但在投標中,有兩家投標企業各方面的條件相差不大,所運作的關係也都很“硬”。為搞平衡,招標單位就將一個既定標段拆分成兩個標段(也叫A 、B標)發包,兩家各中一標,三方皆大歡喜。
招標亂象二:鉅額保金押進來某醫院門診樓工程招標要求,參加投標的企業必須交納1000萬的投標保證金(拒絕銀行保函),如果中標,該項資金轉為履約保證金。而該工程的建築安裝造價才3 000多萬!投標保證金佔整個造價的33%多,大大超過了履約保函高限(一般為合同價的10%)的三倍!原來,是業主與意向單位設的“局”,用鉅額保證金嚇退不知內幕的潛在對手。
招標亂象三:“公開評標”不公開某市招標站在招標過程中,不是在競標單位報價之後、評委評標前公佈業經審定的標底,而是在評委評標後進入宣佈中標者時才公佈標底。招標人員當著競標者的面,拿出一裝有標底的信封當眾啟封報出標價。但各投標單位弄不清楚這是評標前已審定的標底呢,還是在評標過程中已調整過的標底呢?
招標亂象四:中標依據沒法猜某垃圾處理廠專案,業主沒有確定標底,要求各投標單位報價。可是投標時,卻又讓報下浮多少個百分點,誰下調的多,誰中標。結果,A 單位下浮6%;B單位下浮13%。B單位中標。問題在於後者下浮的基礎(即報價)要比前者大得多;即使下浮13%後的最終報價也比A單位下浮的最終報價高。中標的依據何在呢?
招標亂象五:完整專案分幾塊去年6月,某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工程招標。投標企業接到標書後,個個搖頭。因為投標書載明,這一部分子項不在本投標範圍,那一部分材料不在本招標圈內,一個完整的建安工程專案被分割肢解成十幾塊,而且被肢解的都是利潤高的部分,真是“中標企業啃骨頭,內定企業吃肥肉”。
招標亂象六:標底能夠透出來某地投資興建一所體育館,標書分土建、安裝、裝飾等專業,有多個單項標底。競標的施工單位中,A1、A2、A3三家單位實力最強。他們都透過內線,分別知道其中的部分單項標底。但誰也不知道整個工程的總標底。開標前一天,業主打電話分別詢問三家施工企業報了多少價。A2企業的經理報了自己的投標價格。事實證明,當時是三家企業最接近標底的報價。然而開標前招投標領導小組把三家施工企業的領導叫到一起問:“你們報的價是不是包括降價的優惠價?”這是違反招投標程式的,這樣做顯然是他們給內定、並不接近標底的意向單位一次機會。果然,A 2、A3單位面面相覷,不敢應答。而此時已得知標底的A1單位則大膽應答:“我們的報價不含優惠價,可以再降。”最後A1單位果然如願以償地中標了。就這樣,透漏標底使招投標變成了一場遊戲。標底這項評標中最硬的指標變得最“軟”。
招標亂象七:中介“人物”怪中怪承包商往往必須依靠中介才能與業主接洽。沒有中介幫你運作,你就無法獲悉有價值的資訊,就無法準備出評委滿意的標書,就無法報出接近標底的報價,也就無法中標。那些神通廣大的中介全是與業主利益攸關的至親好友,於是業主的“七姑八姨”、“姐夫舅哥”成為招投標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中介”。招標
亂象八:多家同時要“原件”隨看建築市場的開放,施工企業異地投標專案日益增多,但許多招標單位要求現場開標時必須攜帶獲獎證書原件,否則不予加分甚至廢標。施工企業的各種獲獎證書一般只有一份原件,如果一個企業在同一日期或相鄰日期內遇上兩個以上的異地投標,因時空距離,只能選擇其一。其他專案功虧一簣,叫苦不迭,儘管前期已投入很大的人力財力,也只能望洋興嘆。
招標亂象九:評分意向業主來某省電力系統一高層辦公樓招標,一國有施工企業的技術標、商務標及現場答辯都應成為中標單位。但由於它不是業主的初衷,故當場不定標。業主將評委拉到一酒店進行所謂的“封閉評標”,結果中標的單位換成另外一家。甚至有些業主為了使評委能夠按既定的意向評標,開標前以“諮詢費”、“勞務費”等名義給評委以報酬,並佐之以美酒佳餚。
招標亂象十:陰陽合同同時在某市一公寓專案,透過招投標選擇了一家機電安裝承包商,並簽訂了施工承包合同。但是,這只是為不違反《建築法》、應付有關部門檢查而做的表面文章,稱之為“陽合同”。背地裡,業主又按事先約定,令承包商簽訂了一份真正有約束力的實際合同,將機電安裝合同中的弱電工程、消防報警工程和通風工程另行分包;將裝置材料採購權收回,即由業主選定、由這家承包商購買,業主向其支付勞務費和管理費,採購利潤歸業主。不答應業主的“陰合同”,就無法獲得此項工程,承包商只好委曲求全。
招標亂象一:專案標段分兩半在某高速公路投標中,招標檔案已明確某段公路作為一個標段來發標。但在投標中,有兩家投標企業各方面的條件相差不大,所運作的關係也都很“硬”。為搞平衡,招標單位就將一個既定標段拆分成兩個標段(也叫A 、B標)發包,兩家各中一標,三方皆大歡喜。
招標亂象二:鉅額保金押進來某醫院門診樓工程招標要求,參加投標的企業必須交納1000萬的投標保證金(拒絕銀行保函),如果中標,該項資金轉為履約保證金。而該工程的建築安裝造價才3 000多萬!投標保證金佔整個造價的33%多,大大超過了履約保函高限(一般為合同價的10%)的三倍!原來,是業主與意向單位設的“局”,用鉅額保證金嚇退不知內幕的潛在對手。
招標亂象三:“公開評標”不公開某市招標站在招標過程中,不是在競標單位報價之後、評委評標前公佈業經審定的標底,而是在評委評標後進入宣佈中標者時才公佈標底。招標人員當著競標者的面,拿出一裝有標底的信封當眾啟封報出標價。但各投標單位弄不清楚這是評標前已審定的標底呢,還是在評標過程中已調整過的標底呢?
招標亂象四:中標依據沒法猜某垃圾處理廠專案,業主沒有確定標底,要求各投標單位報價。可是投標時,卻又讓報下浮多少個百分點,誰下調的多,誰中標。結果,A 單位下浮6%;B單位下浮13%。B單位中標。問題在於後者下浮的基礎(即報價)要比前者大得多;即使下浮13%後的最終報價也比A單位下浮的最終報價高。中標的依據何在呢?
招標亂象五:完整專案分幾塊去年6月,某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工程招標。投標企業接到標書後,個個搖頭。因為投標書載明,這一部分子項不在本投標範圍,那一部分材料不在本招標圈內,一個完整的建安工程專案被分割肢解成十幾塊,而且被肢解的都是利潤高的部分,真是“中標企業啃骨頭,內定企業吃肥肉”。
招標亂象六:標底能夠透出來某地投資興建一所體育館,標書分土建、安裝、裝飾等專業,有多個單項標底。競標的施工單位中,A1、A2、A3三家單位實力最強。他們都透過內線,分別知道其中的部分單項標底。但誰也不知道整個工程的總標底。開標前一天,業主打電話分別詢問三家施工企業報了多少價。A2企業的經理報了自己的投標價格。事實證明,當時是三家企業最接近標底的報價。然而開標前招投標領導小組把三家施工企業的領導叫到一起問:“你們報的價是不是包括降價的優惠價?”這是違反招投標程式的,這樣做顯然是他們給內定、並不接近標底的意向單位一次機會。果然,A 2、A3單位面面相覷,不敢應答。而此時已得知標底的A1單位則大膽應答:“我們的報價不含優惠價,可以再降。”最後A1單位果然如願以償地中標了。就這樣,透漏標底使招投標變成了一場遊戲。標底這項評標中最硬的指標變得最“軟”。
招標亂象七:中介“人物”怪中怪承包商往往必須依靠中介才能與業主接洽。沒有中介幫你運作,你就無法獲悉有價值的資訊,就無法準備出評委滿意的標書,就無法報出接近標底的報價,也就無法中標。那些神通廣大的中介全是與業主利益攸關的至親好友,於是業主的“七姑八姨”、“姐夫舅哥”成為招投標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中介”。招標
亂象八:多家同時要“原件”隨看建築市場的開放,施工企業異地投標專案日益增多,但許多招標單位要求現場開標時必須攜帶獲獎證書原件,否則不予加分甚至廢標。施工企業的各種獲獎證書一般只有一份原件,如果一個企業在同一日期或相鄰日期內遇上兩個以上的異地投標,因時空距離,只能選擇其一。其他專案功虧一簣,叫苦不迭,儘管前期已投入很大的人力財力,也只能望洋興嘆。
招標亂象九:評分意向業主來某省電力系統一高層辦公樓招標,一國有施工企業的技術標、商務標及現場答辯都應成為中標單位。但由於它不是業主的初衷,故當場不定標。業主將評委拉到一酒店進行所謂的“封閉評標”,結果中標的單位換成另外一家。甚至有些業主為了使評委能夠按既定的意向評標,開標前以“諮詢費”、“勞務費”等名義給評委以報酬,並佐之以美酒佳餚。
招標亂象十:陰陽合同同時在某市一公寓專案,透過招投標選擇了一家機電安裝承包商,並簽訂了施工承包合同。但是,這只是為不違反《建築法》、應付有關部門檢查而做的表面文章,稱之為“陽合同”。背地裡,業主又按事先約定,令承包商簽訂了一份真正有約束力的實際合同,將機電安裝合同中的弱電工程、消防報警工程和通風工程另行分包;將裝置材料採購權收回,即由業主選定、由這家承包商購買,業主向其支付勞務費和管理費,採購利潤歸業主。不答應業主的“陰合同”,就無法獲得此項工程,承包商只好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