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
2 # 使用者7364316064609
相信現在大家也都知道,現在的稱一斤是十兩,而在過去的時候則不一樣,過去的稱一斤是十六兩,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子的差異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
其實,在古代的稱一斤是十六兩,還是有一定的原因,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稱的由來就是由於天時所得,所以天上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祿壽三星,所以相對來說加起來就有十六星,這也是一斤有十六兩的原因之一。當然,古代在秦始皇建立稱量法之後,對於當時稱的計量,主要就是講究天下公平四個字,而正好對應的就是四時乘以四方,這也能剛好得到一斤是十六兩這個原因。
而且在古代的時候,用稱還會使用對摺法,將一斤的東西進行對摺,對摺,再對摺,總共四次之後是可以把它分成十六份,這也是古代一斤有十六兩的原因,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發展歷史,大家平常也可以多去進行了解,這樣子對於豐富我們的文化底蘊來說,都是有非常好的作用,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多進行了解,而且對於稱杆上面的標識顏色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只能用白色或者黃色,肯定不能用黑色的,因為黑色在當時也表示黑心的意思,因為稱本身就要公平公正。
所以說,在古代的時候,稱上面的一斤確實是表示十六兩,這和現在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大家也要多進行了解,這也是古代和當今的一些變化之處。
與現代國際單位制比較,1斤約合0.5千克。中國秦代度量衡制度中規定: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與現代國際單位制比較,1斤約合0.5千克。西漢每斤,258.24克;東漢每斤,222.73克;魏晉每斤,222.73克;南齊每斤,334.10克;梁、陳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東魏每斤,445.46克;北齊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從有“斤”這個概念開始,一直到民國結束,歷朝歷代的“斤”統統是16兩,而不是今天的10兩。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兩”的重量輕而易舉,一律除以16就是。擴充套件資料秦統一度量衡後,反映在衡制方面為五權法:即銖、兩、斤、鈞、石,非十進位制。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漢承秦制,據《漢書·律曆志》記載:“權者,銖、兩、斤、鈳、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這就是用黃鐘律管所容一千二百黍的重量來定義衡器的單位兩的量值。自漢以後至隋代相承不變。唐代重量單位:“累、銖、錢、兩、斤、鈞、石”,非十進位。宋代以較驗樂尺積累法中之分、釐、毫、絲、忽五個位,用來命名重量單位以下的小數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