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天派周先俊
-
2 # 二曲人
傳統劇目和歷史上任何社會存在一樣,都有其歷史時效性,這毫不足奇。
想古時,醫巫並列,人們並不把醫者列入上流社會;現在萬人追捧的演藝明星,在舊時只是被指斥為下九流的戲子。乾隆年間戲曲中的四大徽班進京,是何等的輝煌榮耀,但此後則再無如此盛況。絕大多數人的社會存在,決定其社會意識去向,民國初,聽留聲機唱片一時風靡,從手搖式發展到電動式,從膠木唱片發展到塑膠唱片,再到磁帶,再到鐳射光蝶,再到u盤,再到電子下載儲存演唱,不斷創造更新發展。上世紀八十年代,王潔實、謝莉斯合唱的校院歌曲橫掃全國,我當時和一位同事討論此現象,我認為王、謝能領風騷十年就不錯了,同事說應不至十年。其實,王、謝真正獨霸歌壇,不足十年。
古典戲曲產生於人們社會活動簡單,生活樂趣稀有的封建社會。當時的大多數人一生走不出居處百里以外,見識亦在百里之內,而走鄉串村的戲班子,則成了他們瞭解古今社會,接受宣傳的主要形式。當時科技不發達,照明用油燈,聲音傳播靠高聲,樂器主要以敲打銅木、擵擦管絃器械為主,為了便於受眾聽懂,採用當地方言說唱,以當地人易推廣的形式演出。由於藝人們不被上流社會重視,文化低下,戲曲更新進步緩慢。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社會媒介眾多,人們視會活動複雜,每日面臨著應接不暇的各類資訊,單一而程式化的戲曲,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大多數人的欣賞去向了,因而就相對被冷落了。
人的世界觀一旦形成,則很難改變,雖然戲曲不能適應當今大多數人的欣賞去向,但從舊時代走來,自小觀聽古老戲曲成長的老人,亦然是喜歡戲曲的,他(她)們從觀聽戲曲中追憶自己兒時、年青時,或許並不美好,但是非常珍貴的時光!
時代的發展,改革的進步,使新一代的人在文化層次、戲劇領域行成喜新厭舊的狀況。雖然是歷史發展的自然歸律,但應該發揚傳統、繼承光榮、讓優秀的歷史文化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