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億星翡翠

    不論是瓷器鑑賞,還是瓷器鑑定,

    上手親自觸控與感受都是必不可少的。

    手感不僅可以印證、補充觀感和判斷,

    甚至可以修正、矯正、否定觀感結論。

    但瓷器的手感是一個微妙的感知體驗過程,

    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作為後盾,

    雖因人有異,卻也異中有同,

    下面是景德鎮陶瓷世家王掌櫃總結的瓷器的九大鑒定訣竅,

    或能助你一臂之力!

    1、【輕重感】

    瓷器的輕重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準,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實踐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貼近客觀真實又有個性差異的“輕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體或釉層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細微的差別,都足以導致瓷器輕重的變化。

    2、【乾溼感】

    有句話說:“古瓷會出汗”。瓷器的年齡不同,衣著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溫度、溼度下,捧在手裡,其乾溼感也會有明顯的不同。一般說來,瓷器的年齡只有在200歲以上者才會有出汗的手感,但800歲以上的瓷器卻也少有出汗的溼潤的手感。

    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幹而澀、幹而滯、幹而燥,反覆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氣摩挲釉面會發出乾澀、鈍滯、刺耳的摩擦聲;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卻雖比較幹,卻有潤、滑、爽的感覺,無論如何揉搓與摩挲都絕對不會出現乾澀刺耳的摩擦聲。

    3、【潤澀感】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地朗潤、爽潤、舒潤和溫潤,而且是越古越潤、越老越爽。新的瓷器,無論是蒸煮還是燒烤,無論是打磨還是塗藥,無論是土埋還是海泡,任他絞盡腦汁、搜尋枯腸、百計千方也終究無濟於事,諸多努力也許能矇騙人們觀感,但絕對欺騙不了人們的手感!

    4、【軟硬感】

    瓷器手頭的軟硬感是一種綜合了視覺的線性剛柔感、觸覺的銳性利鈍感的複合性感覺,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質地剛性的軟硬感。越窯瓷器無論是釉色、廓線還是文飾相 較於其他任何瓷器品種都有一種冷硬、生硬、挺硬感,定窯的陰線刻畫與耀州窯的陰地刻花工藝,都有其各自獨特的剛硬的特性。

    5、【溫涼感】

    溫涼感是區別瓷器品質優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嶺和試金石。頂級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特別是頂級的哥窯、汝窯瓷器),的確像寶玉和寶石一樣,溫潤如玉、冬暖夏涼!

    6、【生熟感】

    瓷器也像瓜果一樣,由於燒成溫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燒成溫度低,在1150度以下,則其聲若瓦,為生;燒成溫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則其聲類硬木,為半生;燒成溫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則其聲如石,略有回聲,為半熟;燒成溫度若在1320以上,則其聲像金,回聲悠長,餘韻悠然,為熟。

    7、【滑滯感】

    凡古瓷必滑,光滑、潤滑、油滑不等,滑溜、滑潤、滑膩、滑爽有別,但滑不可少、滑不可缺,凡古必滑,是古定滑。因而也就無滑不古,不滑非古,凡滯必新,是滯就新!

    8、【粗細感】

    古代民窯的瓷器,往往簡易、粗糙、率意,其粗細感最為粗糙;古代官窯瓷器,儘管技藝水平和用工選料方面為歷代之最,但終究逃脫不掉歷史自然衰變的法則,所以其手感並不如近現代的新瓷那樣精細,反而略顯粗糙。

    9、【凹凸感】

    凹凸感對甄別、鑑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裡紅的真偽意義重大。

    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錳高鐵的蘇麻離青進口青花料,所以在青花著料略重之處,往往呈現明顯向下凹陷和釉面有錫銀光澤結晶這兩大突出特徵

  • 2 # 以瓷惠友

    怎樣去鑑定一件瓷器?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怎樣去鑑定一件瓷器?

    如果採用統一、同一而一致的“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任何一件瓷器的的話,那就極其簡單,只要你拿起一個100倍以上帶光源的放大鏡直接觀察被鑑瓷器釉面下的氣泡型別及其衰變的進度、程度、幅度、力度和梯度,然後與“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表”進行比對,就可以輕鬆確認被鑑瓷器的真偽、是非與對錯。

    因為瓷器氣泡的大小、疏密及其排列組合都有極強的時代特徵,而瓷器氣泡的衰變又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和無可取代的本質屬性,又同時擁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和“三公”性,因而其鑑定結論的可靠性和可靠性為百分之百。

    瓷器只要能夠精準斷代,那麼其餘的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難道不是麼?

    上幾件古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神級臻品五彩黃地折枝花鳥紋小斗笠杯。

    元青花精品纏枝花卉紋玉壺春小瓶。

    北宋早期哥窯神聖之品百積碎雙耳小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克的銅板紙多少錢一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