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

    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7.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9.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史記留侯世家》

    10.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1.國學的意義:它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2.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現“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魅藍note5怎麼設定預設儲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