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15111395883

    晏嬰(約公元前585年~前500年)字仲,諡號“平”,故後人也稱其為晏平仲,或尊稱為晏子。

    齊國夷維(今山東省高密)人。公元前556年,父晏弱(諡號桓子)死後,他繼任齊國正卿,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朝,執政近五十年,是春秋時期和管仲齊名的政治家。他為了齊國的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提出了四項治國主張。第一,任人唯賢,不私於親;誅不避貴,賞不避賤。第二,賦斂上,要權有無,均貧富;遇有歉收荒年則免徵,正常情況下也只能“耕者十取一焉”。第三,主張“君商漁鹽”,國家努力發展漁鹽優勢,以增加國庫收入,減輕人民負擔。第四,弛除嚴刑苛法。當時齊景公奢侈殘暴,草菅人命。晏嬰多次以“省刑罰,則民不怨;薄賦斂,則民知恩”的道理規諫景公。晏嬰以節儉力行著稱於世。他身為輔相,仍“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乘敝車、駕駑馬”,甘居鬧市陋室;妻老而醜,齊景公情願把年輕貌美的愛女給他,他都拒絕了。晏嬰不僅竭力規諫國君,而且也要求下屬經常給自己提意見。有一個名叫高糾的在他身邊做官,一連三年沒有過失,晏嬰卻把他辭退了。別人勸阻時,晏嬰說:“我是個很平庸的人,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過失,可是高糾和我在一起三年了,卻從來沒有指出過我的過失,象這樣唯諾怕事的人是要辭退的。” 晏嬰能言善辯,是個傑出的外交家。他出使晉、楚、魯、吳、衛等國,每次都能不辱使命,不損國威地完成任務。“晏子使楚”的故事至今傳為外交史上的佳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拌合用多少溫度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