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0
回覆列表
  • 1 # 天文地理歷史音樂

    司馬遷,生於漢景帝、漢武帝年間,前145年或前135年生於家鄉龍門(今山西河津),司馬談是太史令,所以司馬遷在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等書。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等大儒,並暢遊各地,採集傳聞。十九歲時,他從長安出發,足跡遍及江淮和中原地區,並對所到之處的風俗進行考察,採集傳說。早期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還報命。”二十五歲時,以使者監軍的身份,出使西南夷,擔負起在西南設郡的任務。足跡遍及“邛、莋、昆明”等地。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馬談去世,三年之後,司馬遷承襲父職,任太史令,同時也繼承父親遺志(司馬談臨終曾對司馬遷說:“餘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準備撰寫一部通史。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與唐都、落下閎等共同定立了“太初曆”,該曆法改變了秦代使用的顓頊歷以十月為歲首的習慣,而改以正月為歲首。從而奠定了其後兩千年來所尊奉的歷法基礎。之後司馬遷便潛心修史,開始了《史記》的寫作。

    早在司馬遷撰寫《史記》時,漢武帝翻閱《孝景本紀第十一》和《今上本紀第十二》後,認為司馬遷的敘述有意貶損自己,不禁勃然大怒,命人削去了書簡上的字,並把這些書簡扔掉了,可見當時漢武帝對司馬遷已經甚為不滿。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主動請纓出擊匈奴,兵敗被俘,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叛降,全家當誅。而在這時,身為太史令的司馬遷卻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兵敗投降是因為“矢盡道窮,救兵不至”,而且李陵是希望“欲得其當而報漢”。李陵雖然兵敗,但是他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司馬遷這番表述卻沒有得到漢武帝的理解,漢武帝認為他是藉李陵之功,詆譭這場戰爭的主帥李廣利(此人為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進而批評自己用人不當,造成軍事失利,再加上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內容有意貶損漢武帝的心結,在大怒下將司馬遷投入牢獄,以“誣罔”(欺騙皇帝)的罪名判處死刑。當時的死刑有兩種方式可以充抵,第一種是“令死罪入贖錢五十萬減死一等”。另一種是按照漢景帝時期所頒佈的法律“死罪欲腐者,許之”,處以腐刑(閹割)。由於沒有足夠的金錢可以贖身,司馬遷只得接受腐刑。對此他曾表示過“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

    歷史名人對其評價:

    朱子《語類》〈歷代一〉言道:“司馬遷才高,識亦高,但粗率。”

    曾國藩〈聖哲畫像記〉說:“太史公稱莊子之書皆寓言,吾觀子長所為《史記》,寓言亦居十之六七。班氏閎識孤懷,不逮子長遠甚”。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裡稱讚《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鄭樵評價《史記》稱:“六經之後,唯有此作”。

    趙翼《廿二史札記》說:“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 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黃震(宋)在《史記評林》中則認為:“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羅娜和百威哪個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