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農亮亮

    你是說香菇嗎?我們這裡很多,河南西峽,香菇之鄉!有專門會出花菇的品種菌種,還得立體模式,花菇都是水分小通風好才出花菇!立體模式佔地面積小能放更多菌棒,適合秋菇。地栽只適合夏菇,就是夏天出的香菇,需要潮氣,站在地上澆一次水地面潮溼能管好幾天。圖上面後面就是立體模式種植!

  • 2 # 三農小解同學

    花菇作為香菇的一種,管理和生產成本與香菇相差不大,但是由於自身生產環境條件的限制,以及本身具有的一些味兒美肉鮮的特點,與香菇的價格差異在兩到三倍之間,所以有很大的種植區間,那麼花菇應該如何進行栽培呢?

    花菇的栽種條件

    花菇對於生長條件是比較苛刻的,對於溫度,光照,溫差等條件是比較敏感的。

    出菇的月份最好選擇月平均溫度在15℃以下,晝夜溫差在10℃以上,溫差越大,持續時間越長,花菇的裂紋就越明顯。溼度是花菇形成的關鍵條件,要求空氣相對溼度在70%以下,栽培場地的地面水分蒸發量要小,乾燥條件下才利於花菇形成。光照可影響菌蓋顏色,可提高溫度,降低溼度,適當增光,有利花菇的形成。通風可加深菌蓋裂紋並保持裂紋潔白的顏色。

    栽培花菇首先是選擇場地,要選擇800米以上的山區,並且是通風、向陽、乾燥,近水源的場地,在該場地搭建菇棚,菇棚可用竹、木材料搭建,棚高2米,寬2.6~28米,棚長視具體場地而定,一般以5米左右為宜。頂部可用塑膠膜蓋好防雨,頂部及四周可用遮光率為70%的遮光網圍好,無遮光網可用玉米稈、甘蔗葉、小竹條等代替,只要遮蔭度達到3陽7蔭就行了。棚內中間留走道,兩邊設高1.8米、寬1米的架式菇架,每架4~5層,每層間距約30釐米。菇棚地面最好鋪上地膜,以減少因地面的土壤水分蒸發.

    花菇栽培技術

    .品種的選擇與季節安排

    一般來說所有的香菇品種,在特殊氣候條件下都可形成花菇,但要生產出優質花菇必須選菇朵大、肉厚、柄短、品質好。生育期中遲型的,菇蓋表皮偏薄,易於破裂的品種。由於選擇中、遲型品種,接種到出菇時間要150~200天,菌絲要經過5~7個月漫長的發菌時間,才達到生理成熟開始出菇。如若安排9月底以後出菇,根據品種生育期的不同,就應安排在3~5月制菌筒。

    制菌筒和發菌管理

    生產花菇的培養料配方、培養料的裝袋、滅菌、接種等,與做香菇的方法一樣。接好種後,將菌筒擺到較暗、通氣較好、比較涼的房內讓菌絲生長。發菌期的管理,與香菇的做法有所不同。當菌絲長到一定程度要採取增氧措施,用1.5寸小鐵釘製成的釘板給菌筒打孔,共3次。第一次在接種15天左右,接種點的菌絲圈長到8~10釐米時,在接種點內離圈外圍2釐米處,向內斜刺4~6個孔。第二次在接種點的菌絲圈相連後,每點刺8~10孔。第三次在菌絲長滿袋時,在菌絲長透的部位均勻刺20~40個孔。刺孔後菌絲呼吸作用加強,菌筒內溫度要高於室溫2~3℃,當室溫達到28℃時,要暫停刺孔,以防高溫燒菌絲。刺孔後要加大房內通風降溫,要減少堆疊層次、以“井”字形疊放、每層兩筒菌筒,最多疊4層。除了剌孔需要外,不要過多地翻動菌筒,以兔造成提早出菇。

    出菇管理

    當菌筒表面形成紅棕色菌膜時,花菇與常規香菇不同,不經脫袋,即可直接搬入菇棚的菇架上。菌筒和菌筒之間擺放應相隔5~8釐米,菌筒不脫袋有利於加大菌袋的溫差和溼差,特別是在高海拔山區,能使菌筒免受低溫、失水的影響。菌筒進菇棚後,可白天蓋薄膜,夜晚掀開,加大溫差,促使菇的子實體儘快形成。當菇長到1釐米時,用刀片沿菇蕾邊緣,環割破膜,讓菇蕾從割口順利長出,若菇蕾過多要抹掉質量差的,每個菌筒只留6朵分佈較均的菇蕾,以提高菇的質量。

    當幼菇長至2~3釐米時,要疏稀棚頂覆蓋物,增加散射光,掀掉薄膜,加大棚內空氣流動,讓散射光和微風加大棚內空氣流動,讓散射光和微風加速花菇形成。除了溫度過低有霜凍會凍死菇蕾,雨天防止爾水,及過大溼度入侵菇棚要蓋膜外,這段時間晝夜都不需要蓋薄膜。食用菌的生長需要大量水份,而促使花菇的形成與生長,主要是靠菌筒內部的水份。在出菇前一般不需要補充水份,但收了一潮菇後,為了滿足後潮菇的生長,需要給菌筒補充水份。補水的辦法是用香菇專用的注水針往菌筒內注水。這要求與注水針相連的膠管的水管裡的水有一定壓力,也可將注水針的膠管與水桶相接,再將水桶放到菇棚上,人為造成壓力,使水能注入菌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哪個更為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