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起源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引發了全球經濟危機。這場風暴早期出現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市場,大批借貸者無法按時還款,逐步引起流動性危機。加上美國政府為了緩解危機大量發行美元救市,更加暴露出中心化模式的致命缺點:由於交易雙方之間缺乏信任,往往需要中心化機構進行擔保,但這並不能保證雙方都會履約,或者中心機構一定能發揮正面作用。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釋出比特幣白皮書,詳細闡述了比特幣的執行機制。比特幣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個基於加密技術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統,解決了交易信任問題。該系統透過使用工作量證明機制和點對點網路對公開的交易進行記錄,交易雙方在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進行比特幣交易。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區塊鏈的創世區塊被中本聰挖出,併產生了50個BTC的區塊獎勵,標誌著比特幣的正式問世。
2009年1月12日,Hal Finney從中本聰處獲得10個BTC,由此產生了第一筆比特幣轉賬交易。
3、比特幣的執行機制
每一筆比特幣交易,都會被區塊鏈網路中的節點記錄下來,以此增強交易公信力,保護交易雙方利益。但如果所有節點都參與記錄的話,容易因為網路延遲等因素造成賬本資訊不一致,也難以避免記賬人會篡改交易資訊。
因此比特幣採用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共識機制,讓所有節點透過解決工作量證明難題的方式參與競爭,競爭成功的節點擁有新區塊的記賬權,並能夠將記錄的資訊廣播出去。其他節點接收後將根據此訊息進行資料同步,確保賬本一致。這種競爭記賬權的過程,叫做挖礦,參與挖礦的節點,叫做礦工。礦工挖礦成功後可以獲得區塊獎勵,即一定數額的比特幣,還可以收取該區塊上的交易手續費。在利益的驅使下,節點會積極參與挖礦並維護交易記錄的真實有效。
比特幣的發行只有一種方式,即區塊獎勵,也就是說比特幣是透過挖礦產生的。不過,比特幣並不能透過挖礦無限產生,其演算法規定了每產生210,100 個區塊(約四年),比特幣的區塊鏈獎勵就要減半一次。由於比特幣的發行總量恆定為2100萬個,預計會在2140年挖完。這個規定確保了比特幣不會由於人為增發而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可以保護比特幣的價值。
比特幣的起源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引發了全球經濟危機。這場風暴早期出現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市場,大批借貸者無法按時還款,逐步引起流動性危機。加上美國政府為了緩解危機大量發行美元救市,更加暴露出中心化模式的致命缺點:由於交易雙方之間缺乏信任,往往需要中心化機構進行擔保,但這並不能保證雙方都會履約,或者中心機構一定能發揮正面作用。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釋出比特幣白皮書,詳細闡述了比特幣的執行機制。比特幣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個基於加密技術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統,解決了交易信任問題。該系統透過使用工作量證明機制和點對點網路對公開的交易進行記錄,交易雙方在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進行比特幣交易。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區塊鏈的創世區塊被中本聰挖出,併產生了50個BTC的區塊獎勵,標誌著比特幣的正式問世。
2009年1月12日,Hal Finney從中本聰處獲得10個BTC,由此產生了第一筆比特幣轉賬交易。
3、比特幣的執行機制
每一筆比特幣交易,都會被區塊鏈網路中的節點記錄下來,以此增強交易公信力,保護交易雙方利益。但如果所有節點都參與記錄的話,容易因為網路延遲等因素造成賬本資訊不一致,也難以避免記賬人會篡改交易資訊。
因此比特幣採用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共識機制,讓所有節點透過解決工作量證明難題的方式參與競爭,競爭成功的節點擁有新區塊的記賬權,並能夠將記錄的資訊廣播出去。其他節點接收後將根據此訊息進行資料同步,確保賬本一致。這種競爭記賬權的過程,叫做挖礦,參與挖礦的節點,叫做礦工。礦工挖礦成功後可以獲得區塊獎勵,即一定數額的比特幣,還可以收取該區塊上的交易手續費。在利益的驅使下,節點會積極參與挖礦並維護交易記錄的真實有效。
比特幣的發行只有一種方式,即區塊獎勵,也就是說比特幣是透過挖礦產生的。不過,比特幣並不能透過挖礦無限產生,其演算法規定了每產生210,100 個區塊(約四年),比特幣的區塊鏈獎勵就要減半一次。由於比特幣的發行總量恆定為2100萬個,預計會在2140年挖完。這個規定確保了比特幣不會由於人為增發而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可以保護比特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