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69210592915

    璞玉

    [釋義]:

    1.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 2.比喻尚未為人所知的賢才。

    璞玉   

    (1).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韓非子·喻老》:“宋 之鄙人得璞玉而獻之 子罕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服玉者壽如玉也……不可用已成之器,傷人無益;當得璞玉,乃可用也。”宋 黃庭堅 《休亭賦》:“獻璞玉而取刖,圖封侯而得黥。”元 楊弘道 《投藍田縣令張伯直啟》:“死灰有意復然,璞玉敢期於再獻。”

    (2).比喻尚未為人所知的賢才。宋 曾鞏 《送豐稷》詩:“雖知璞玉難強獻,欲掛塵榻空含情。”金 元好問 《答潞人李唐佐贈詩》:“泥途終自拔,璞玉豈虛捐。”清 黃鷟來 《喜晤郭勁草》詩:“璞玉棄為臺上坫,枯桐孰辨爨餘音。” 丁玲 《一個真實人的一生--記胡也頻》:“他還是一塊毫未經過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燒料玻璃珠子,不知高到什麼地方去了。”

    玉,指天然形成,尚未經雕琢過的美玉。璞,古人是說蘊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韓非子·和氏》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這是指蘊玉之石。也可比喻尚未為人所知的賢才,王逸竹的《夢中夢》裡尚有璞玉之角,以玉美之,確有深意。璞玉的外皮,按其成份和產狀等特徵,可分為色皮,糖皮,石皮三類。傳說,到秦時,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玉璽;漢高祖劉邦作為傳國璽;玉璽後又落入王莽、孫堅、曹操、司馬炎之手;在東晉、十六國時,爭奪玉璽非常激烈,先後為漢、前趙、後趙、前燕、晉穆帝所有;南北朝時,玉璽傳給宋武帝,南齊 滅宋,璽歸南齊,後又歸梁朝、齊文帝;隋滅北周得璽,到隋煬帝滅,璽歸唐高祖李淵;唐代將玉璽傳了二百七十餘年,到唐昭宗時代才落入後梁;五代十國時,後唐李天帽滅後梁獲璽,傳到後唐末帝李從珂,從晉石敬塘攻洛陽時,李從珂摘璽登玄武樓自焚,石敬塘攻入洛陽,璽已不知下落,成為千古疑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工中心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