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迷糊1990

    我們現在把購物行為口語稱作是“買東西”。有的小夥伴就感到奇怪了,為什麼買的是“東西”而不是“南北”呢?

    古代商業街景

    “買東西”這個說法出現的時間雖已很難考證,但是關於“買東西”的幾個歷史小趣聞倒是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也算是“買東西”這種說法的幾種可能的起源吧!

    一種說法是與張騫鑿空西域有關。漢武帝為了尋找盟友一起打擊匈奴,於是派張騫出使西域,去尋找大月氏人。張騫出發的時候從東方帶了很多禮物和貨物去往西方。回來的時候,又從西方帶了很多貨物到了東方。雖然他沒有能夠完成漢武帝交給他的使命,但是卻陰差陽錯地促進了東西方的貿易交流。時間一久,人們就習慣把這種買東賣給西,買西賣給東的做法,叫做買東西、賣東西。

    張騫出使西域

    還有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東漢時期。當時的東漢有兩座都城,西為長安,東為洛陽。全國的商賈都雲集在這兩座都城,人們購物也是首選到這兩個都城去。為了簡化說法,人們把去洛陽購物就簡稱為"買東",把去長安購物就簡稱為“買西”。久而久之,“東西”就成為貨物的代名詞。

    最後一種說話則是跟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還有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有關。據說有一天,朱熹在街市上溜達,碰見了熟人盛溫如。盛溫如提著一個大竹籃子。朱熹就問:你這是幹嘛去啊?盛溫如答:去買東西啊。朱熹一聽,就跟我們很多愛鑽牛角尖的小朋友一樣,跟盛溫如沒話找話:為什麼你說去買東西,而不把南北也買了呢?

    朱熹

    盛溫如給了一個巧妙的回答,讓朱熹無言以對: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凡屬金類、木類的我這個籃子就裝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類、火類,這個籃子就裝不得。所以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

    唐代長安城的東市和西市

    這就是關於“買東西”的幾個歷史典故。其實,“買東西”這個說法還是應該跟中國古代的城市建設規劃有很大的關係。以古代的都城為例,絕大多數都城都是方形佈局。皇宮位於都城的中軸線上,且居於北端。取坐北朝南之意。其他府衙,民居等建築依次沿中軸線展開。而從事商業活動的場所被分別置於中軸線的東西兩側,分別稱之為“東市”和“西市”。其他城市規劃佈局大都也仿自都城的建築格局。去東市和西市購物也就成了古代城市居民的日常。時間久了,這種商業經營場所受到的限制也就慢慢放開了。城市商業場所不再侷限於“東市”和“西市”,臨街商鋪開始大量出現。於是“買東、買西”也就成了“買東西”了。

  • 2 # 健康生活經營人

    為什麼我們購物稱為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

    其實買東西的由來眾說紛紜,存在幾種不同的說法。究競起源於何種說法?下面簡介紹幾種: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常在東方購買貨物,出售給西方。也同樣買西方的貨物出售給東方。如此,就逐漸寅變成了買“東西”,而非買南北。宋朝大學者朱熹,有一次拜訪朋友盛溫如,恰逢其友挎藍上街。朱熹問道:“你現在要往哪去?”盛溫如答道:“上街買東西。”朱熹很奇怪,問道:“上街買東西?那麼南北也可以買嗎?”盛溫如答道:“不行,我這籃子只裝得了金木類,水火類是裝不得的。”朱熹聽了,也是連連點頭。原來古代“五行”對“五方”是深入人心的,即金木水火土對東西南北中。據說在唐朝長安商業非常繁華,城內有兩個大市場,經營服裝珍寶之類。一個名叫東市一個西市,人們經常去東市購買貨物,也經常去西市購買貨物。後來逐漸簡稱去買東西了。易經對社會的影響非常大,按照“五行”對“五方”的原則,東西南北中,與金木水火土具有兩兩對應的關係,即東代表金,西代表木,南代表水,北代表火,中代表土。而古人認為,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所有物體差不多都是由金和木兩物質做成的,因此,順乎自然地便把"東西"二字當成了用來泛指物質、物體的代名詞了。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已是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這一買“東西”語言現象卻被一直沿用了下來。究競是買東西而非買南北,起源於哪一種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士人有多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