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莫楠

    首先需要去搞明白,他怎麼了,他為什麼哭。如何來定義“上演哭戲”這一點?

    當提到說“上演哭戲”,似乎意味著,這是孩子主觀有意想用哭的方式得到家長的關注從而滿足一些需要,並不是真的很難過而想哭。

    首先要區分,我們判定孩子在惹事,搗亂,還是別的什麼?有的時候,當我們判定對方的行為是搗亂,只是站在一個大人的,社會化良好的角度。在孩子的世界也許並不是這樣。他或許真的有一些難以名狀的,很難被理解的理由,值得去哭,只是以一種看似搗亂的方式。比如:當一個家庭裡增添新的小孩,他會做出一些不遵守規矩的行為,比如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也或許會用哭聲和各種撒嬌來贏得關注,雖然,可以用獎懲的方法應對,但本質上,孩子感覺得到父母的關注少了,害怕自己被冷落,被無視或被拋棄,無法處理這一系列情緒。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去管理這部分情緒,建立穩定感。比如,針對家裡有二孩兒的情況來說,給大孩子每天固定留有和大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在自己不在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類似信物的東西(比如小石子,一副小畫等等),讓他理解,雖然給他的時間少了,自己的愛並不會因為家裡人數(孩子)的增加而被分走。有半數你覺得對方/小孩在無理取鬧時,或許是有原因的。

    除了這種情況,如果孩子確實是有意或者習慣性的透過哭鬧來得到一些好處,破壞父母設定的界限。比如如果不給買糖就哭個不停。可以回想或留意下。上一次他哭鬧時,到底做了什麼。極有可能是,孩子不停哭鬧讓自己心煩,於是放任他吃或玩好讓他閉嘴。

    這樣的方式無疑強化了他用哭鬧來解決問題。

    小孩子的行為,可以嘗試用行為主義的原則來理解。

    小孩子很早就開始學習理解他的環境——包括情緒與行為,以便更好的適應生活。比如,嬰兒在出生時是不會笑的,嬰兒大概在一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學會笑,這是模仿與和大人互動的結果。

    儘管,哭泣是從一出生開的,然而,從嬰兒開始,哭泣也是可以被環境塑造的。哭聲可以幫助我們給出適當的訊號,告訴家長自己不舒服,需要食物,水,換尿布,被擁抱、愛撫或離開一個不舒服的環境。而我們的表達或行為越得到積極的反饋,我們越傾向於這樣去做,即增加這樣做的機率。

    一個能夠透過哭聲索要更多家長的關注、食物、以及其他便利的孩子,他的這些做法以前一定多次奏效過,而只要這種做法能幫助他得到他想要的,就會持續不斷的這樣去做。

    有兩種方式可以增加孩子透過哭索要便利的這種行為。

    第一:這樣做可以讓他得到一個獎勵,我們管它叫正強化。

    第二:這樣做可以幫他去掉一個懲罰,我們管它叫負強化。

    請不要把這樣的小孩理解成有心眼或不善良,我們每個人當受到激勵的時候,都會這樣去做:請大家回憶一下,遊戲之所以會讓人慾罷不能,就是你在當下的這個行為能得到即時的獎勵,我們每一個新的商業行為的養成,都有賴於某種需求得到行之有效的滿足,比如,我們只要一使用打車軟體就能立刻打到車,而且一開始是以非常優惠的價格。

    這種態度很重要,因為假如孩子想要的是關注,你對他的這些理解讓你感到很憤怒,你打了他,雖然憤怒可以平復一些,但是孩子仍然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你的關注,行為不但不會消失,仍然會被強化。

    簡單來說,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理解他這樣做背後的原因是在需求什麼,不再讓這種需要的滿足透過哭的方式,而是透過其他方式得到滿足,在他合理的表達需要時給與充分的滿足,而在他哭時則不給與這種滿足。不被強化的條件反射,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而被新的連線取代。

    可以採取不予注意的方式來應對這類的哭鬧(不是真的傷心時),但這種不注意是有時限的,不是長久的忽視,或者轉移注意力。關鍵是打破這種強化,建立新的平衡和連線。有時,或許是我們難以容忍哭鬧的聲音而一再的使用給他買玩具或讓他吃零食的方式安靜下來。去觀察一下什麼是強化他行為的原因,只需不再繼續強化,而讓他的需要以更合理的方式得到滿足,比如嘗試讓他用言語表達並給予鼓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G視訊記憶體的顯示卡玩GTA5怎麼設定畫面最好,最優,流暢,求大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