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0年7月19日,對於戈林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他被授予德國帝國元帥,這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級別最高的軍銜。同時,負責對英國進行戰略性轟炸,但效果遠沒有預期的那麼好,英國皇家空軍更是越打越強,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德國元首還是希望英國,迫於德國壓力能夠進行和談。所以對德國空軍轟炸英國,進行了程度很大的限制,如禁止轟炸民用目標和倫敦城等。不僅未展示出德軍“真正的力量”,反倒讓英華人越戰越勇,他指示戈林實施“鷹日計劃”。

    但嚴禁進行“恐怖性空襲”。

    英、德雙方爭奪英吉利海峽制空權的戰鬥告一段落。戈林將被誇大的戰果統計上報給德國元首,並建議進行第二階段作戰,奪取英國上空的制空權。隨即,德國元首發佈一個令戈林欣喜若狂的第17號作戰令,全面襲擊英國空軍和軍事目標。

    具體內容:德國空軍使用其擁有的所有兵力,儘快打垮英國空軍,一旦取得區域性空中優勢,對英國本土所有的軍事目標和軍工廠進行全面轟炸,尤其是英國南部海岸的港口及基地的襲擊,應保持在必要的最低限度,為“海獅計劃”做準備。

    德國最高統帥部為這次行動取名為“鷹日計劃”,初定的進攻時間為8月8日。有意思的是,在命令的最後,德國元首還是強調了“以造成英國民眾恐慌為目的的轟炸,必須留到最後,保留作為報復手段的恐怖性襲擊的決定權。”

    也就是說,擴大戰役的規模,是為了更快地消滅英軍的有生力量;而不襲擊民用設施和倫敦,更是為了避免引起英國民眾的憤恨。他認為,當人們在鋪天蓋地的轟炸中,領略了德軍的強大後,一定會向英國政府施壓,放下武器選擇和談。

    說白了,德國元首還是寄希望於能與英國和談,而後全身心的進攻蘇聯。然而,在空軍內部很快形成兩種意見,一方力主轟炸倫敦,儘快逼迫英國求和;另一方認為消滅其空中力量後,再轟炸倫敦。雙方“你一句我一句”,爭得不可開交。

    直到戈林提醒與會者,第17號作戰令特別要求,將倫敦城劃在轟炸之外,雙方才停止了爭吵。不過,德國空軍上下對第二階段作戰充滿了信心,有的飛行員甚至將英倫三島的地圖印在機身上,並標註“倫敦——完蛋”的字樣。

    “鷹日行動”從襲擊英國雷達站開始。

    1940年8月13日,德國的“鷹日計劃”開始實施。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首當其衝的並不是轟炸機,而是12架“梅—110式”戰鬥機,他們直撲多佛爾的英國雷達站,難道是去戰術偵察嗎?令人詫異的一幕出現,從戰鬥機上居然投下了炸彈。

    原來,這是德華人為突破英軍戰鬥機阻截,對付英國雷達的有效辦法。首先,在7月的轟炸中,每次轟炸機起飛,英華人透過雷達準確地掌握德軍編隊的動向。所以,在大規模轟炸前必須除掉這些雷達,這次行動就是“鷹日計劃”的開始。

    其次,從以往英、德雙方空戰的經驗看,英國飛行員將所有的精力,用來對付德軍轟炸機上,避免與德軍戰鬥機進行正面交鋒。德軍轟炸機由於速度慢,損失慘重,用“梅—110式”戰鬥機改裝成轟炸機,可以克服不能快速突破阻截的短板。

    更絕的是,經過改裝的“梅—110式”戰鬥機,儘管加裝了500公斤炸彈,機動起來略顯笨拙,但也比轟炸機速度要快許多。更何況,當英華人看到德軍戰鬥機時,都不以為然,以為德軍在執行偵察任務,不可能轟炸,可以起到突然襲擊的效果。

    當一顆顆炸彈從天而落時,英華人驚呆了,3個重要的雷達站頓時癱瘓,突襲成功了。緊隨其後的大批轟炸機,鋪天蓋地向英國的港口,以及本土縱深的機場,展開輪番轟炸。沒有雷達的指引,英華人吃了大虧,一些戰機被擊毀在陸地上。

    儘管德華人偷襲雷達站的行動大功告成,但效果沒有達到預期。也就是說,從轟炸效果看,並沒有徹底地摧毀對手的雷達站,經過英華人的搶修,3個小時後大都相繼開始工作,並指引著戰機對入侵的德國轟炸機,進行堅決的堵截和攔阻。

    這一天,雙方共出動2000多架次戰機,從白天打到黃昏。德國飛行員興奮地報告稱:他們以損失12架戰機的代價,成功地襲擊了英國6個機場,摧毀88架戰機。實際上,英國只有3個機場遭到破壞,損失41架戰機,卻擊落了60架德機。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列顛空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五米左右干擾藍芽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