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秋風一季煙

    養花

    老舍非常喜愛花,也愛養花。他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因此,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再意,只要開花,對花他很有感情,看到一棵好花死了,會難過的流淚。所以,註定他無奇花異草,多是易活而不用精心管護的花。當然,不等於不管。不付出勞動,一棵花也不能養活。尤其他寫作累了,把花鼓搗一番,便是極好的休息。每當秋天,他養上好多菊花,次第開放了,就熱情邀請請朋友來,一同觀賞,分享開放的喜悅。喜悅中,會把心愛的花拱手送人,毫不吝惜。其實,這一切都是老舍熱愛生活的具體體現。在院內,他親手栽下兩棵柿樹,一方水土下,一抹Sunny裡,已然枝繁葉茂,一嘟嚕一嘟嚕柿子,墜彎枝頭。老畫家於非暗曾為老舍繪“丹柿圖”,並題語:“老舍家有菊花,見丹柿滿樹,亟圖之。”清秋時節,地上菊花盛開,枝頭柿子彤紅,上下交相輝映,確是壯觀,難怪觸動了畫家情懷。後來,老舍夫人胡青女士稱這小院為“丹柿小院”,是否緣於此呢,僅是我揣測而已。

    【課文題解】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語言生動、幽默。我們的教材中選用他的作品最多。《養花》一文,文風質樸,顯示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重點句子解析】

    1.如此迴圈,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

    “如此迴圈”就是像這樣迴圈的意思,指“我”工作的時候,總是先寫一會兒再到院子裡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裡再寫一會,然後再出去……這句話是說養花付出的勞動可以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調節,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比吃藥效果還好。

    2.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這兩句話直接道出養花的樂趣,也是對全文的總結。作者對養花樂趣的總結十分辯證,耐人尋味。“喜”和“憂”、“笑”和“淚”、“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對又緊密聯絡。欣賞自己養的花,和觀賞他人養的花,感覺是不大相同的,因為欣賞自己養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自豪感和期待之後的成功感、欣慰感。這段話表現了作者高尚的養花情趣。

    【分段及段意】

    按材料的性質,各自然段相對獨立,可分為七段。

    第一段:寫養花的目的。

    第二段:寫養的是什麼花。

    第三段:寫怎樣養花。

    第四段:寫養花須付出勞動。

    第五段:寫與別人一起分享勞動果實的樂趣。

    第六段:寫養花也有憂傷。

    第七段:總述養花的樂趣。

    【中心思想】

    本文透過作者寫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寫作特點】

    1.本文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像對老朋友敘談家常,讀起來親切、自然。

    2.課文圍繞中心,寫得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段與段之間聯絡緊密,前後照應運用自如。例如前面寫到:“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後邊寫到,“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前面寫:“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後面寫“花雖然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這樣寫就使文章結構嚴謹。

    【知識延伸】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他一生創作豐富,著名的長篇小說有《月牙》《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老舍是一代“語言大師”,有駕馭語言的本領,尤其善於運用北京話,使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又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他的《趵突泉》《我家的貓》《草原》《養花》《林海》等曾選入小學語文課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ad中的字型出現亂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