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9188564904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俗話,源於《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意思是:水太清澈就沒有魚,人過分精明就沒有朋友。水太清,沒有雜質,自然也沒有蝦米,沒有蝦米,那也就是沒有魚生存的必備條件。另之,水太清,魚沒有躲藏地地方,自然也就無魚。察,意為精明。

    人,太精明瞭,那也就沒人敢與他做朋友。或許人在說不清、道不明的人情世故的海洋裡,也只有隨波逐流才能在社會中謀得一角天地。非常遺憾,雖然想做個不隨波逐流的人,但卻是身不由已。  對這兩句話,今人卻另有遐想,水清無魚呀,做個清官就沒油水了,這大概就是“清水衙門”的由來;故當官要學會把水攪混,遮人耳目,俗稱“搗糨糊”,然後來個渾水摸魚撈上一把。

    “人至察則無徒”,不就是“裝糊塗”嗎?你什麼都懂,動輒將別人的心思抖摟出來,還自以為明察秋毫,智商很高。你敢與這種人打交道做朋友嗎?所以,沒有一定閱歷的人是不會理解“難得糊塗”之玄妙。古人知道此解法,不氣死才怪呢!  “人至察則無徒”,人是不能太精明,什麼事都看得太透徹,所以才會有人追求“難得糊塗”此類的話。

    在我看來,“難得糊塗”是對個人對待得失的態度。對於得失與利益,不必太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做一個豁達與糊塗的人。人生短暫,被太多外在的東西牽絆時,人生也就不快樂了!  由此兩句,我想到了“人至清則無友”一句。人,有時堅持了為人的真性情,卻又擔心因此而失去了朋友?其實那是因為有欲,生怕失去了與朋友有關的其他東西,例如直接的利益、如可利用的社會關係!水至清則無魚,但卻有清淨在裡面;人至清則無友,那些酒肉朋友,那些表面熱火,背後裡捅刀子的朋友,我想還是少些為好。

      交友的時候也不是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嗎?相互無有所欲,清清寡寡的。有時間了聚一下,談談心。忙起來一年不聯絡也不以為杵,見面後依然是清風徐面;一方有難了,另一方傾力幫助,得助者受之自然,授於一方也失之泰然;說的是肺腑言,行得是真性情……。 此乃真君子!這樣的友情不會因貧賤而變遷,更不會覺得因時間而淡漠。

    這樣的朋友現在有嗎?或許並不多、或許就是身邊。但我想隨著年歲的增加、閱歷的豐富,人會越來越需要這樣的朋友。  水至清才能接近自然,人至清才見人間真情。那麼水至清又何苦無魚、人至清又何苦無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兔記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