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揭國生26

    對於土生土長的寧都人的我來說,非寧都肉丸莫屬。我們從小吃到大的東西固然有不少,但最經典的還是肉丸。寧都肉丸又叫寧都肉撮,因為其製作過程以撮為主,把搗成的肉茸用手撮成乒乓球大小的圓球,放入鍋中煮熟,即可食用。寧都人的酒席上絕對少不了這道佳餚,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必做這道菜,而現在的早點攤幾乎都備有這小吃。我曾經寫過《寧都肉丸》的隨筆,比較詳細地記錄了這道寧都佳餚。

  • 2 # 老牧1977

    一定會,由其在外出門,看到了吃的小吃或炒菜,第一反應是和我的家鄉菜一樣不,好吃不好吃,那裡是一樣的,那裡不一樣。最容易勾起人們對家鄉的留戀!

  • 3 # 苔花文軒

    古時候車,馬,郵件都慢,古人對家鄉的懷念往往寄以明月。現在的交通,通訊都快,今人懷念家鄉往往從平日裡的一句方言、一道菜中就能霎時勾起。

    特別是莊稼地裡長大的人,這種記憶尤為深刻,是此生所不能忘懷的。外面的世界縱有山珍海味,我只鍾情於紮根兒時記憶的那一道菜那一種味道。

    01 莧菜

    莧菜在我們那叫漢菜,葉上的莖與底下的根都顯酒紅色,炒出來的菜湯也是紅的,放在碗裡,碗裡的米飯便也是紅的了。小時候對這種菜感到好奇,它滿身的紅也甚是好看而吉利,但它的味卻又不像想象中的甜,只是略微帶點甜,炒菜的家長再調上別的料,這種甜就更顯不出來了。

    我對它的記憶彷彿只是好玩。每有這樣的菜出鍋,我光是把它的湯灑在米飯上,把米飯染得鮮紅,然後端著碗向鄰家的同伴炫耀起來。鄰家的同伴先是詫異,眼珠子掙得大大的,而後發出一聲驚歎來,緊接著我們相視一笑,我的目的便也就達到了。

    02 茼蒿

    我們叫它蒿菜,這是春節裡家家戶戶必備的食材,別處我不太知道,我的家鄉便是如此。

    它是拿來做蒸菜的,常常放在蒸籠的最底層,作為墊菜,它上面再放上調拌醃製好的肉或魚或肉骨頭等等,這樣在蒸的過程中,魚和肉的味就都匯入了菜裡,出鍋的菜香味撲鼻,甚是回味。

    但可惜的是,只有在盛大的節日裡,我才有幸嚐到它的味,因為這種菜在我們那屬野菜,很稀少,清洗過程也比較繁瑣,往往吃在嘴裡還帶著泥土裡沙子的絲絲聲。當然,這並不影響我對它的偏愛。

    這道菜通常是最後出鍋,城裡人蒸熟後往往立馬就端了上來,那樣的味只是淡淡的,清爽的,總感覺少了點什麼,而家鄉人總還將它再轉移到鍋裡,添上香油和辣椒醬,再灑一點鹽,這樣一來那味道才算完美了。

    我那時就只專門等著這道菜,滿桌的魚和肉是不能吸引我了,我光是遠遠地聞到那種別緻的菜香就已垂涎欲滴,要是再趁熱吃上一口,那簡直是神清氣爽,十分滿足。

    現在離了家鄉,成為過客,成為打工漢。這樣的日子,三點一線成為主流。生活上倒還過得去,只是家鄉的味道淡了許多,尤其是實實在在的菜味不一樣了。每當閒暇之際,總還三五人往那家鄉菜館一聚,他們點他們的記憶,我點我的記憶,於是那漢菜的玩趣和那蒿菜的情義就都慢慢回來了。雖不及兒時那般真切,但總是再掩飾不住那份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了一本書的感受的作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