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煎蛋
-
2 # 馬克觀察
英國脫歐不一定是鬧劇,也有可能是為了維護髮展,維持產業科技高地地位而進行的一次倒逼產業升級的豪賭舉動,憑藉的就是英國目前僅存的全球政治、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地位。當然賭贏了還能維持個幾十年,要是賭輸了就真成了一場鬧劇。
英國對歐洲大陸的統一有著很深的芥蒂,自從英法戰爭和光榮革命後,英國開始整體趨於保守主義,從而衍生出了制衡歐洲強國的大陸均衡政策。原本以為幹掉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俄國之後,歐洲大陸再無強國主導歐洲,結果沒想到在組建歐盟的這個陰溝裡翻了船。
而每當英國在歐洲問題上從中作梗的時候,往往也是其自身尋找新發展點的時候。
比如當英國在19世紀從反法戰爭開始,就一直在制衡歐洲強權發展,不論是在俄土戰爭時期,還是普奧、普法戰爭時期,英國始終在從中作梗。但一面渾水摸魚的同時,另一面在悄然的進行第一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並且憑藉工業革命的成果,加上龐大的殖民資產,佔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但是當20世紀中葉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英國剛擺脫二戰戰亂,並且喪失了龐大的殖民遺產,所以導致其追趕的腳步落後於美、德、法等國。不過憑藉著20世紀70-90年代卡拉漢、撒切爾、布萊爾等人的一系列產業轉型和自由化政策,才勉強追上了世界第一集團。
時隔30年後現在的英國又到了一個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十字路口,在德國頒佈2030工業戰略、特朗普倡導美國優先振興美國,外加新興國家產業升級的衝擊後,英華人再一次意識到了失去科技高地的深刻危機感。但是英華人骨子裡的保守主義和均衡政策決定其不能和法、德主導的歐盟合作,所以只能拉出來自己單幹。
雖然也有一些移民、難民等問題,但是相較於產業科技的落後,不過是疥癬之疾。
卡梅倫原本就是兌現大選承諾才搞的脫歐公投,沒想到玩大了真脫,不過如果脫歐後賭對了,英國政局穩定反而藉機完成對AI、機器人、區塊鏈等科技的產業提升維持其地位,卡梅倫有可能反而被敬仰。反之豪賭失敗,則遺臭萬年。
-
3 # 雯臣
與其說是英國脫歐,不如說是被法德從歐盟踢了出去,英國在法德的聯合排擠下,早就被邊緣化了。德國、法國、英國曾經被形容為歐盟三架馬車,英國曾經在歐盟內部舉足輕重,作為美國在歐盟的代理人,冷戰時期英國對歐盟可以說是頤指氣使。冷戰結束後歐洲的東部威脅被解除,歐盟也享受到了冷戰結束的紅利,與北約一道大幅度東擴,勢力範圍拓展到了蘇聯西部邊境。
蘇聯解體後美國對於歐洲的安全作用下降,東擴的歐盟經濟總量超越了美國,尋求歐洲一體化成為法德的共同目標。統一的貨幣和歐盟內部自由行(申根國家),歐洲一體化程序加快了步伐。但英國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卻與之格格不入,英國作為遊離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價值觀更加取向於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也就是大英帝國的“光榮孤立”。
隨著法德主導的歐盟決策權的擴大,英國與法德的矛盾也開始表面化,英國公開指責歐盟權利的擴大,是對成員國主權的侵犯與剝奪,不惜在多個重大問題上阻撓法德推動的議案透過,迫使法德聯起手來排擠和打壓英國。西方內部大致分為三大勢力,德國為首的日耳曼國家,德國、挪威、丹麥、荷蘭、盧森堡、列支敦斯登、瑞典、瑞士等,法國為首的拉丁派國家,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美國為首的贏格魯撒克遜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雖然贏格魯撒克遜人的勢力在西方內部佔優勢,但我們不難看出在歐洲內部,贏格魯撒克遜人是處於絕對劣勢的。歷史上英國之所以可以干涉歐洲大陸事物,就在於歐洲大陸各派勢力處於分裂敵對狀態,英國稍加挑撥就可以對各派勢力分而治之。可是自從歐共體的成立,尤其是德國對於二戰的深刻反思,併為歐洲一體化做出了巨大的付出,成功化解了與歐洲國家的歷史積怨,英國對歐洲大陸分而治之手段不靈了。
把英國趕出歐洲大陸最起勁的是法國,德國礙於二戰戰敗國的身份對待英國表面還算客氣,法國的態度可就不同了,公開譏諷英國早就不是一個大國了。表面客氣的德國也僅僅是表面客氣,法德主導的歐盟做出任何決定以後,德國才會向英國履行告知義務,我們已經決定了現在告訴你們一聲。英華人感到德華人的傲慢態度,比法華人的公開無禮更加難以忍受。
不死心的英國總是在歐洲內部發出不和諧的聲音,法德忍無可忍也就無需再忍,把英國踢出歐盟成為共識。
回覆列表
英美分化歐盟的伎倆罷了!
為什麼不再歐盟鼎盛時脫歐?非要在歐盟困難時落井下石?
英國怕歐洲強大威脅自身安全和在歐洲的影響力力!美國怕再也無法控制北約和歐洲國家!
世界也並不需要又一個霸權思想根深蒂固的歐盟!
至於英國,早已日落西山垂垂老矣!第二春何時會來?目前看還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