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松鼠223

    德國納粹戰時一種搶掠手段則是轉嫁通貨膨脹。透過在佔領區發行無準備金的紙幣,德國士兵可以輕易的購買大量當地產品,以填充臨時軍用資源。當時一個德國士兵在前線每月可以得到300馬克,而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只有50馬克。這些從佔領區寄回了源源不斷的包裹,裡面裝著法國的香水,比利時的巧克力,乃至挪威的三文魚,德國士兵大量購買三文魚的行為甚至引起了挪威傀儡政府的抗議,以致德軍不得不釋出限購令,宣佈士兵每人每月只能購買10斤三文魚

    隨著納粹軍隊東進受阻以及戰事的延長,德華人開始遇到後勤以及補助方面的問題。納粹德國開始在他們所佔領的蘇聯土地上建立維修坦克、高炮等武器的車間,建設並維護鐵路。

    德國十分缺乏用之以軍事生產的礦產資源。特別是鎳、鉻、鎢,納粹德國的石油資源也。因此在“奧爾登堡”方案當中明確指出:在所有蘇聯被佔領土中的石油、鉑、鉻、鉬、鎂和橡膠都必須運回德國。僅在1943年7月一個月時間,駐蘇德軍就將下列物質開採並運往德國,其中包括:

    鉻礦石 - 1萬3千噸

    鐵礦石 - 1百萬噸

    錳鐵合金 - 1萬6千噸

    錳礦石(原料) - 50萬噸

    鋼材 - 1萬5千噸

    含鉛礦物 - 83萬噸

    黃金 - 23644公斤。

    此外,還有大量蜂蠟、石蠟、亞麻、羊毛和葵花子油、大豆等。總之,德華人把一切有價值的全都運了回去。

    納粹德國把被佔領區的金融機構透過以下方式來進行掠奪和控制。

    一方面是把一些重要的金融機構直接進行合併,歸自己所有。另一方面是派管理人員入駐進行監管,,他們的存在就是隨時為納粹德國的擴充和統治提供經濟上的支援。

    為了最大限度的掠奪被佔領區的經濟資源,納粹德國在被佔領區強力征收各種賦稅,例如每天要求被佔領區法國或波蘭徵收上億的佔領稅,除此之外,那就是赤裸裸的搶劫,各種資源,包括佔領區的黃金、外匯儲備以及各種可變現的金屬甚至生產裝置等。被佔領區在二戰期間,透過這種方式失去的直接物質財富就已經超過數十萬億。

  • 2 # 梔子花開99674

    1943年,德國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邊緣,各種戰略能源儲備均處處告急。以石油為例,在開戰之初,德國的石油儲備足夠支撐三個月的戰鬥,但是到了1943年德國已經很難再發動大規模的反擊了。石油嚴重製約了德軍的機動性。很多坦克由於沒有足夠的油料而拋錨,而盟軍的油料供應源源不斷,可以說盟軍用石油打敗了德國。

  • 3 # 聯合防務

    一般來說,國家的戰略能源儲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對於德國來說,由於煤產量較為豐富,僅本土的黑煤產量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都能保持在1.8億噸以上,基本沒有缺乏的問題。天然氣在二戰期間並不算是主要能源,用到的地方不多,也可以忽略不計。但石油及石油產品的不足一直是困擾納粹德國的大問題。

    和平時期,納粹德國的石油來源主要依靠進口,其中最大的來源是羅馬尼亞。1940年5月27日,德、羅兩國簽訂石油協定,當年德國進口的207.5萬噸石油中有97.4萬噸來自羅馬尼亞,另外根據《蘇德貿易協定》,進口近65.7萬噸。1941年,從羅馬尼亞的進口增至100.7萬噸,上半年從蘇聯進口28.3萬噸。

    但戰爭開始以後,來自蘇聯的進口渠道消失,而油料的消耗量則大幅上升。例如,1941年德國成品油總產量為554.2萬噸,但消耗量卻超過700萬噸,為此不得不動用超過120萬噸儲備。為了彌補能源儲備的消耗,德國採取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加大對被佔領區的掠奪力度,另一方面是加大合成燃料的產量。

    戰爭初期,掠奪戰略成效顯著,無論是1939年的波蘭戰役,還是1940年的西線戰役,德華人獲得的被佔領各國的石油儲備都很客觀。其中西線戰役實際上改善了德國的石油處境,因為德國軍隊搶到的石油儲備大大超過了他們在戰爭中所消耗的燃料。用煤合成油料的合成燃料戰略成效也很顯著。1940年,合成燃料的產量已已達到日產7.2萬桶,佔石油總供應量的64%。

    但好景不長,由於蘇德戰爭陷入曠日持久的消耗,德國無法從蘇聯獲得石油儲備,消耗量卻日漸增長,合成燃料產量的增長也不可能無限制增長。因此,從1941年開始,德國的燃料儲備就開始逐步下降,進入1942年,德國石油儲備降至79.7萬噸,僅夠一個月消耗,合成燃料雖然增長到近400萬噸,但這個增量被羅馬尼亞石油產量因為盟國轟炸而下降抵消。

    1943年,德國合成燃料產量約500萬噸,進口石油240萬噸。但這一年德國的油料消耗卻超過870萬噸,嚴重的入不敷出。好在這一年義大利投降,德軍進佔義大利北部,繳獲了義大利人幾十萬噸的石油儲備。同時,又不用再向義大利提供石油,減少了部分消耗,這才勉強維持過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翻譯,世說新語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