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公式。
(1): 配合的影響
1、 軸承內圈與鋼質實心軸:△j = △dy * d/h
2、 軸承內圈與鋼質空心軸:△j = △dy * F(d)
F(d) = d/h * [(d/d1)2 -1]/[(d/d1)2 - (d/h)2]
3、 軸承外圈與鋼質實體外殼:△A = △Dy * H/D
4、 軸承外圈與鋼質薄壁外殼:△A = △Dy * F(D)
F(D) = H/D * [(F/D)2 - 1]/[(F/D)2 - (H/D)2]
5、 軸承外圈與灰鑄鐵外殼:△A = △Dy * [F(D) – 0.15 ]
6、 軸承外圈與輕金屬外殼:△A = △Dy * [F(D) – 0.25 ]
注:
△j -- 內圈滾道擋邊直徑的擴張量(um)。
△dy — 軸頸有效過盈量(um)。
d -- 軸承內徑公稱尺寸(mm)。
h -- 內圈滾道擋邊直徑(mm)。
B -- 軸承寬度(mm)。
d1 -- 空心軸內徑(mm)。
△A -- 外圈滾道擋邊直徑的收縮量(mm)。
△Dy -- 外殼孔直徑實際有效過盈量(um)。
H -- 外圈滾道擋邊直徑(mm)。
D -- 軸承外圈和外殼孔的公稱直徑(mm)。
F -- 軸承座外殼外徑(mm)。
(2): 溫度的影響
△T = Гb * [De * ( T0 – Ta ) – di * ( Ti – Ta)]
其中 Гb 為線膨脹係數,軸承鋼為11.7 *10-6 mm/mm/ 0C
De 為軸承外圈滾道直徑,di 為軸承內圈滾道直徑。
Ta 為環境溫度。
T0 為軸承外圈溫度,Ti 軸承內圈溫度。
四、軸向遊隙與徑向遊隙的關係:
Ua = [4(fe + fi – 1) * Dw * Ur – Ur2 ] 1/2
因徑向遊隙Ur很小、故Ur2 很小,忽略不記。
故 Ua = 2 * [(fe + fi –1) * Dw * Ur ] 1/2
其中 fe 為外圈溝曲率係數,fi 為內圈溝曲率係數,Dw 為鋼球直徑。
計算公式。
(1): 配合的影響
1、 軸承內圈與鋼質實心軸:△j = △dy * d/h
2、 軸承內圈與鋼質空心軸:△j = △dy * F(d)
F(d) = d/h * [(d/d1)2 -1]/[(d/d1)2 - (d/h)2]
3、 軸承外圈與鋼質實體外殼:△A = △Dy * H/D
4、 軸承外圈與鋼質薄壁外殼:△A = △Dy * F(D)
F(D) = H/D * [(F/D)2 - 1]/[(F/D)2 - (H/D)2]
5、 軸承外圈與灰鑄鐵外殼:△A = △Dy * [F(D) – 0.15 ]
6、 軸承外圈與輕金屬外殼:△A = △Dy * [F(D) – 0.25 ]
注:
△j -- 內圈滾道擋邊直徑的擴張量(um)。
△dy — 軸頸有效過盈量(um)。
d -- 軸承內徑公稱尺寸(mm)。
h -- 內圈滾道擋邊直徑(mm)。
B -- 軸承寬度(mm)。
d1 -- 空心軸內徑(mm)。
△A -- 外圈滾道擋邊直徑的收縮量(mm)。
△Dy -- 外殼孔直徑實際有效過盈量(um)。
H -- 外圈滾道擋邊直徑(mm)。
D -- 軸承外圈和外殼孔的公稱直徑(mm)。
F -- 軸承座外殼外徑(mm)。
(2): 溫度的影響
△T = Гb * [De * ( T0 – Ta ) – di * ( Ti – Ta)]
其中 Гb 為線膨脹係數,軸承鋼為11.7 *10-6 mm/mm/ 0C
De 為軸承外圈滾道直徑,di 為軸承內圈滾道直徑。
Ta 為環境溫度。
T0 為軸承外圈溫度,Ti 軸承內圈溫度。
四、軸向遊隙與徑向遊隙的關係:
Ua = [4(fe + fi – 1) * Dw * Ur – Ur2 ] 1/2
因徑向遊隙Ur很小、故Ur2 很小,忽略不記。
故 Ua = 2 * [(fe + fi –1) * Dw * Ur ] 1/2
其中 fe 為外圈溝曲率係數,fi 為內圈溝曲率係數,Dw 為鋼球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