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的一帆

    這應該是個人的購書習慣,有的人不僅喜歡讀書,還喜歡藏書,當看到一本好書,就會掏錢買來,請店員給書蓋個章,然後記錄下時間、地點,等以後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會想起當時購書的情景。特別是對於有些經常出差的人來說,買本書蓋個章也是對於自己出行的一種記錄。

    有些人不只是有買書、藏書的習慣,有的人甚至還有寫購書記的習慣,每當買到一本心儀的好書,便會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來,包括買書的時間、地點,買書過程中的趣事以及與他人交流書籍相關的問題,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 2 # 小蛤蟆鼓逗找媽媽

    為了記得這本書在哪買的!書店要蓋章,自己的藏書章也要蓋,雖然我們家寶寶才五歲,也只會看繪本,但藏書已經上百本了。

  • 3 # gOdOt

    蓋章不是最早書店為了區分售出書籍與未售出書籍的方式麼?那時候買完書付了錢都會給你蓋上書店的印章。對了就像郵局蓋的那枚郵資已付的郵資戳。

  • 4 # 董一點和董事兒

    這個可能是個人習慣吧。我每次去書店買書,都會讓店家在書的扉頁上蓋上章,回來之後給書包上書皮,只用牛皮紙包,心理學文章上看見過一句話,說淺顏色,尤其是淡黃色,會給人一種安靜舒緩的感覺。所以說,這只是個人習慣,買書之後包書皮兒蓋印章。並且我還會標記什麼時候購買於哪裡。

    包書皮,是不是70後80後的記憶了?現在的孩子還包書皮嗎?

  • 5 # 生息鷓

    現如今在書店買書的人一部分是具有情懷,因為現在的社會網購和電子書的雙重便利使得實體書,書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私下以為,現在能看實體書的大部分都能靜下心來體會文章的。

    以前的時候,父輩們所讀的書往往在扉頁上寫著XXXX年X月X日購於某處,或者友贈於某年某月某日,現在社會上朋友間贈書的人越發的少,而在書店購書完敲個章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

    或許藏書者回到家還會自行寫下購書背景,而在日後看到這些往往會想到當初購書的情景,想起街口那家老書店,想起那些年看書的靜謐。

    另外一方面,書店敲個章,也一樣是區別於現有的網購和電子書背景,看到這個章,就能翻開來靜心品讀一番!!!

  • 6 # 吉月文

    90年代以前,中國的新華書店普遍採用蓋章的方式表示書已售出。很多新華書店是有多個樓層售書的,每個樓層都有收銀臺。一樓大門設定人員對書進行查驗。當時收銀機還不普遍,付款之後是沒有憑證的。就算是發票也手工簽發,不能體現具體的書籍名錄。所以一樓查驗的人完全依靠查驗印章來判斷書籍是否已經付款。所以這本質上是一個防盜的措施。

    近年來隨著收銀機的推廣,大部分新華書店已經取消了這項措施。很多書店改為小票加封條。不過有些人可能養成了這種蓋章的習慣。

  • 7 # Someone33275606

    這個從80-90年代開始吧,以前都是國營書店賣出去的書都會蓋個章,出門時查驗,慢慢的這個被父輩傳到兒女這兒,父母當時會告訴我們:買書一定記著蓋個章,要不別人以為偷的,現在紙質版書籍買的人也挺多,喜歡蓋章的那是一種情懷。那種新買的的書籍蓋一個章然後寫上自己的名字和購書時間,多年以後翻開也是一種記憶。

  • 8 # CODINGGHOST

    表明此書已經出售(來自那個哪裡),之前中學旁邊有幾個小書店,還有街邊流動盜版販子,買了書都要蓋個章,不然有人偷書怎麼辦?

  • 9 # 稷下之風

    個人愛好,為了紀念,特別是遇到蘊含深意的個體書店,就更是非蓋章不可:苦竹書屋,國林風,第三波,風入松,萬聖書園。

  • 10 # 博白故事

    有這個習慣的人估計都上了一點年紀。在上世紀計劃經濟年代,售書一般只有新華書店,當一本書賣出去時候,書店會蓋一個印章,表示該書已收款售出。這樣一來買書者在走出店門或去到其他商店時,可以用它來證明該書為自己付款購入的書籍。後來,讀者(買書者)就形成習慣,買到書時主動讓書店店員加蓋印章,即使後來到了商品經濟時代,書籍售出後不用再蓋章,有的買書者依然習慣了要求書店加蓋印章。特別是到了外地購書,加蓋書店的印章,可以留作紀念,因為有的書店的印章不僅有地名、店名,還有日期,這樣就特別有紀念意義。其實,這個習慣挺好的,如果可以一直延續下來,甚至和郵局的郵戳一樣有收藏價值。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很多書店根本就沒有了印章,即使有印章,印章也沒特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婆媳關係不好,你的孩子會給婆婆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