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墨

    大眾化的生活是不是不需要儀式感呢?

    生活需要點儀式感。相信每個人都思考過一個問題,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也不例外,無數次的想過這個問題,始終沒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可能,活著本身就是它的意義所在吧。

    雖然都是活著,可是每個人生命的過程和質量大不相同。當然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原生家庭不同,有窮有富;都是富裕的家庭或者貧窮的家庭,父母的見識格局和對待子女教育的態度不同,或放縱或嚴謹。

    還有每個人天生的性格、天賦、毅力等也不盡相同,有些東西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有些東西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說了這麼多廢話,是想讓大家學會“與自己和解”,特別是身處這樣一個高度網路化資訊化的時代,到處充斥著強烈衝擊我們三觀的東西,什麼曬豪車豪宅的、曬銀行餘額的、曬兩米高房產證的,不管真的假的吧,現階段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是現實存在的,誰要較真誰就輸了。

    言歸正傳,大部分人過的,還是題主所說的“大眾化的生活”。種個地,打個工,上個班,買個菜,接個娃,做個飯,跟朋友吃個夜市,喝個小酒,喝個小歌。

    一個打工仔,回到出租房,該吃飯了。就一個人兒,做飯麻煩,吃碗泡麵得了,哎,活得沒意思。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自己炒倆菜,用兩個漂亮的碟子裝好,放點音樂,還可以喝一杯,哇,不錯嘛,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都是活著,後面的就比前面的增加了一些儀式感,也增加了許多積極向上的因素。

    上面只是一個例子,在我們生活的中的點滴,在可以做選擇的時候,都選擇有儀式感的一種,那麼這日子是不是會有滋味的多呢。

    人生很長啊,長的讓我們時常感到枯燥無味;人生很短啊,一轉眼就老了。珍惜當下,給生活增加點儀式感,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幸福時刻,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 2 # 龍七維度

    大眾化生活不需要儀式感。

    但現在卻是大事小事都搞個儀式搞點名堂,搞得大家都很累。

    搞儀式的目的多數是衝著錢去的,因為別人請你的時候你隨禮了,只有你搞個儀式才能把付出去的錢收回來。

    有幾個哥們離崗搞公司,他們認為社會上的錢很好掙,但半年過去了,不但沒掙著錢還搭進去了不少,於是有人給他們出了個點子搞個儀式。好朋友都收到了請帖,隨後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定要參加,紅包一千。就這樣請了十幾桌100多人,收了十幾萬,據說酒席花費也是贊助的。哈哈,這就是套路。

    現在搞儀式的名堂太多,一個月收到十幾個請帖,二百到一千送出十份,搭上時間工資就搭進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十年給你一千萬,讓你天天在圖書館查閱資料,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