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chenglong001

      

    1、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導致利率上升,進而使私人投資減少,從而使國內生產總值減少的數量。它的產生是需要條件和前提的,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產生擠出效應,比如1931年時的大蕭條時正是政府的大力支出才使得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這個前提是政府的支出大於收入,即財政赤字時。  

    2、整個經濟體的可貸資金的數量取決於國民儲蓄,它包括政府儲蓄和私人儲蓄。政府儲蓄就是政府收入減去支出,如果財政盈餘,政府支出不會發生擠出效應,因為它使用的是自己的資金,它不會造成私人儲蓄的資金被政府佔去,這樣就私人儲蓄不會減少,利率不會上升,私人投資也不會減少,所以GDP增長也不會減少;反之如果財政赤字,政府支出意味著政府要佔用私人儲蓄的資金,那麼私人投資的資金減少,利率就會上升,私人投資減少,所以GDP也會減少。正是因為政府支出擠佔了私人投資,所以這被稱為擠出效應。總之一國的總儲蓄是一定的,政府佔用了私人儲蓄,私人投資就會減少,GDP自然減少。  

    3、它的邏輯是這樣的:政府儲蓄非正——政府支出擠佔私人資金——私人資金減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資減少——GDP減少——擠出效應產生。  

    4、以上分析是擠出效應的經典分析,是封閉經濟,即沒有外來資金的國內經濟。假如一國有大量資本淨流入,那就又另當別論。因為外來資金增加了本國可使用的資金,這時政府即使赤字也可增加投資,因為外來資金填補了它佔用的私人資金。正如美國,它的財政赤字很多,但是它仍然可以肆無忌憚地增加財政赤字,因為有不斷的資金流入美國。 總之,當政府支出不擠佔私人資金時,就不會發生擠出效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羽絨服洗滌劑可以洗別的衣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