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37026984370

      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  《禮記》:“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惟其人。言使能也。”又《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或說司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為三公”。  周立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師,天子所師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於德義。”)。自周衰,官失而百職亂,戰國並爭,各有變易。秦置左右丞相,無三公官。   西漢初承秦制,不置三公。漢武帝元狩四年,置大司馬,當太尉之職。西漢末,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至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馬,又置太尉,以太僕趙熹為之,而與司徒、司空為三公。漢靈帝末,劉虞為大司馬,而太尉如故,二職始兩置矣。漢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衛尉、光祿三卿。漢獻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馬。晉以司馬望為太尉。歷宋、齊、梁、陳、後魏、北齊,併為三公,置府僚。後周依《周官》,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不置府僚。隋唐置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正一品。《唐六典》載:“三公,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然周、漢已來,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漢哀帝元壽二年,置太傅,位在三公上; 平帝元始元年置太師、太保,太師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其後或廢或置,大抵無所統職。至曹魏,特稱三師,以正其名。然非道德崇重則不居其位,無其人則闕之,故後世歷代多以為贈官。北宋,承唐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至宋徽宗,依三代舊制,改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罷司徒、司空、太尉。  至此,後世歷代皆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在明仁宗之後,三公皆為虛銜,為勳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

  • 2 # 使用者5080196806422

    從組織上來說,皇帝以下的官吏最重要的是三公、九卿。三公在漢初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而九卿則為:太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及少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蔬菜培根披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