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onas9696

     1.出色的辯證思想  一般的葬詞,其內容不外乎是敘述死者的生平,評價死者的功德,寄託人們的哀思,就連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也是如此.當然,雨果這篇演說稿也做到了這些,他高度評價巴爾扎克為人類精神領域作出的偉大貢獻——這種貢獻已經超出了文學的範疇而進入了思想、歷史和政治的領域了.在對巴爾扎克的高度評價中,讀者可以明顯感覺到,葬詞蘊蓄著作者對巴爾扎克的深切悼念之情.讀著這篇散文,我們彷彿站在當年的拉雪茲公墓前,聆聽著雨果深沉而激昂的演說,連飄飄細雨也渾然不覺.  不過,我們在看到這葬詞的一般特點之後,我們還分明感受到了除悲傷、悵然之外的另一種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崇高和激動.這另一種力量是在我們讀了這篇葬詞後,從作者雨果身上感受到的.這位偉大的致詞者的華麗而豐贍的文采,深邃而博大的思想,崇高而光輝的人格,在這篇演說詞中同時展現給了別人.雨果的演說目的,我們猜想,那不過是要讚頌巴爾扎克的作品、思想和人格,並表示自己由衷的敬佩和景仰.可是,他的演說,留給聽眾的,同時又是作者本人的高貴人格.這樣,本來是表達對他人的崇敬,結果卻無意中贏得了更多的人對自己的崇敬.  課文前九段主要評價死者,表達哀悼之情,從這些哀婉深沉的語句中我們隱約感覺到作者的文筆、思想和人格.第十段之後,與一般的葬詞就大不一樣了,雖然還是評價、哀悼巴爾扎克,但已經有了作者強烈而非常獨立的思想意識,與其說作者是在評價巴爾扎克,不如說他是在借巴爾扎克之死,來表達自己的生死觀,“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後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等,這樣的表達,已經由個體的巴爾扎克之死上升為作者一種哲理性思考了.主要是這後三段,集中體現了作者的崇高人格;主要是這三段,作者的真誠、真摯和真情,給了讀者巨大的感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讚美長江古人的詩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