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90151101028

    詩人是借宮女的形象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詩文書法冠蓋當世,且寫過不少軍事論文,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人才卻多年在外地任幕僚,自然會有些失落和沮喪,然而他並沒有徹底的絕望,仍舊對未來抱有期望。原詩:《秋夕》唐代: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釋義: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夜色裡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擴充套件資料: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首句“銀燭秋光冷畫屏”是描物寫景,主要是對女主人公室內的描寫。“銀燭”一作紅燭。這句的意思是說,初秋夜晚,室內銀色蠟燭閃爍著冷光,照在畫屏上,使得美麗的屏風驟感寒意。詩歌首先對環境作了描寫。“銀燭”、“畫屏”等意象,表現出了女主人公是一個物質比較富有的家庭。看似美好的,然而,詩人卻用“冷”字,使“銀燭”和“畫屏”增添了“寒冷”的意義。在此,詩人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方法,由視覺轉為觸覺,由物及人,在美妙的環境中表現出一種悽美之感,在蕭瑟寒冷之景中蘊含著傷感之情。第二句“輕羅小扇撲流螢”是敘事抒情。“撲”即撲打。“流”即飛動義。意思是說,一個身穿薄絲衣的女子拿著小扇撲打滿天飛舞的螢火蟲。這一句承上而來,詩人將環境由室內移至戶外,描寫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子,不顧秋天的寒意,與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嬉戲。詩句中一個“撲”字,從行動上表現出歡快的心理,似乎原來那蕭瑟傷感之情沒有了,代之以積極歡快之情。但是,我們在讀解賞析時,要注意詩人所用“小扇”這一詞語。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扇”是具有象徵意義的。這種意義源於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所作《怨歌行》詩。由於班婕妤失寵後,住在長信宮,鬱鬱不樂,寫下《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譯文:最新裁出的齊地上好絲絹,猶如霜雪一般潔白。用它縫製出一把合歡團扇,像輪渾圓渾圓的明月。隨你出入,伴你身側,搖動起來微風徐徐拂面。團扇呵,常常擔心秋來的季節,那時涼風會代替夏天的炎熱。用不著的團扇將被拋棄,扔進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斷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母親的作文(開頭和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