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是為了調和陰曆和陽曆之間的關係。陽曆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為365天多。但是農曆一個月比陽曆一個月天數要少,如果按12個農曆月為一年的話,一年只有354或355天,與365天相差10天之多。那麼如果一直這麼下去,今年春節在2月1日,那明年就是1月20日,後年就是1月10日,在這麼下去每年提前10天,過十幾年就要在夏天過年了。這顯然亂了套了。怎麼辦呢?既然每年少了10年,那隔幾年就加一個月把它補起來。透過觀察發現,19年多加7個月可以公曆年和農曆年差不多相等,這就是19年7閏法。19年7潤只是個近似演算法,並不是完全相等。如果時間長了,誤差還是比較大的。具體設閏年,閏哪個月是有講究的。傳統上如果這一個冬至與下一個冬至間包含13個農曆初一,那麼這一年就是有閏月的年,否則不設閏年。閏月與24節日有關,從立春開始,第一個節氣叫節氣,第二個節氣叫中氣。立春是節氣,雨水是中氣。立夏是節氣,小滿是中氣…… 閏月就是看需要設閏年的年份,冬至之後第一個不含有中氣的月份。例如:2012年5月21日到6月18日是一個朔望月,小月,29天。而上一個中氣在5月20日,即四月三十,下一個中氣夏至跑到了6月21日,即下個月的初三,那麼中間的這個月就算是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無中氣的月份跟在四月後面,所以就叫閏四月。一般地,如果春節是1月份,那麼基本上都是閏月年。冬天季節,由於地球在近日點,公轉速度快,兩個中氣之間時間較短,有時候還不足一個農曆月的長度,插不進一個月。所以,閏臘月,閏一月可能性極小但不是沒有。而夏天兩個中氣時間長度遠大於一個農曆月長度,所以閏四、五、六月的機率最大。
閏月是為了調和陰曆和陽曆之間的關係。陽曆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為365天多。但是農曆一個月比陽曆一個月天數要少,如果按12個農曆月為一年的話,一年只有354或355天,與365天相差10天之多。那麼如果一直這麼下去,今年春節在2月1日,那明年就是1月20日,後年就是1月10日,在這麼下去每年提前10天,過十幾年就要在夏天過年了。這顯然亂了套了。怎麼辦呢?既然每年少了10年,那隔幾年就加一個月把它補起來。透過觀察發現,19年多加7個月可以公曆年和農曆年差不多相等,這就是19年7閏法。19年7潤只是個近似演算法,並不是完全相等。如果時間長了,誤差還是比較大的。具體設閏年,閏哪個月是有講究的。傳統上如果這一個冬至與下一個冬至間包含13個農曆初一,那麼這一年就是有閏月的年,否則不設閏年。閏月與24節日有關,從立春開始,第一個節氣叫節氣,第二個節氣叫中氣。立春是節氣,雨水是中氣。立夏是節氣,小滿是中氣…… 閏月就是看需要設閏年的年份,冬至之後第一個不含有中氣的月份。例如:2012年5月21日到6月18日是一個朔望月,小月,29天。而上一個中氣在5月20日,即四月三十,下一個中氣夏至跑到了6月21日,即下個月的初三,那麼中間的這個月就算是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無中氣的月份跟在四月後面,所以就叫閏四月。一般地,如果春節是1月份,那麼基本上都是閏月年。冬天季節,由於地球在近日點,公轉速度快,兩個中氣之間時間較短,有時候還不足一個農曆月的長度,插不進一個月。所以,閏臘月,閏一月可能性極小但不是沒有。而夏天兩個中氣時間長度遠大於一個農曆月長度,所以閏四、五、六月的機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