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思想: 故事表達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這個中心思想。 各個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詞語解釋: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華人卞和發現 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迴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澠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澠池縣境內。 示弱:表示比對方弱,不敢較量。 瑟: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鼓瑟,就是彈瑟。 缶:古代一種瓦質的打擊樂器。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負荊請罪:負,揹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揹著荊條,到藺相如 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難句解釋 ①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無誠意拿城換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說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的機智。璧當時在秦王手裡,硬上去奪,既失禮,秦王左右也會上來阻攔;直接指出秦王的無信討還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認不還璧,還會指責藺相如無理和小家子氣;此時的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對和氏璧的好奇和喜愛的心理,藺相如順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當。 ②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氣壯”,指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藺相如知道秦王特別喜歡這塊璧,於是抓住秦王喜歡璧的心理,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一個“撞”字足以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過人。 ③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在秦王假意答應給城後,藺相如又提出舉行授璧典禮的主意,既贏得把璧送回趙國的時間,又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換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說話是不是算數。由此看出藺相如做事考慮得非常周全,一點空子不留給秦王。
中心思想: 故事表達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這個中心思想。 各個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詞語解釋: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華人卞和發現 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迴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澠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澠池縣境內。 示弱:表示比對方弱,不敢較量。 瑟: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鼓瑟,就是彈瑟。 缶:古代一種瓦質的打擊樂器。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負荊請罪:負,揹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揹著荊條,到藺相如 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難句解釋 ①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無誠意拿城換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說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的機智。璧當時在秦王手裡,硬上去奪,既失禮,秦王左右也會上來阻攔;直接指出秦王的無信討還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認不還璧,還會指責藺相如無理和小家子氣;此時的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對和氏璧的好奇和喜愛的心理,藺相如順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當。 ②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氣壯”,指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藺相如知道秦王特別喜歡這塊璧,於是抓住秦王喜歡璧的心理,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一個“撞”字足以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過人。 ③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在秦王假意答應給城後,藺相如又提出舉行授璧典禮的主意,既贏得把璧送回趙國的時間,又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換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說話是不是算數。由此看出藺相如做事考慮得非常周全,一點空子不留給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