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嘛妹妹123

    左傳》中的“子產不毀鄉校”,體現了輿論監督和知識分子與政權間的雙向溝通。春秋時期鄭國“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包涵著典型的公共關係思想。對於鄉人聚會議政的鄉校,然明主張毀掉,子產不同意,他說,“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用今天的話來說,子產把鄉校作為獲取群眾議論政事的反饋資訊的場所,而且注意根據來自公眾的意見,調整自己的政策和行為。子產執政後,重視聽取百姓的議論,還把刑書鑄在鼎上公告於世,努力疏通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頗得百姓的愛戴,從而使鄭國強盛起來。最近常與客戶討論BBS部落格和SNS“負面”內容的處理。人說你壞話給人不爽的感覺,但是事實上,網民發表意見應該是一件好事。絕大部分危機時因為企業對消費者的投訴置之不理;如果我們傾聽網民的新生,參與誠實的討論,我們有很好的機會提高自己。連古時封建社會,人們懂得聽意見、接受批評的重要性:《左傳》的《子產不毀鄉校》描述公司應該如何聽進、引導和處理消費者的意見,以改善自己的服務和產品形象。如果你原版看膩了,我在這兒提供現代改良版本:網民遊於部落格,以論品牌,然明謂子產曰:“撤帖子,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帖焉,以議產品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撤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企業實賴之,豈唯二三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oes是什麼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