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毛毛蟲、蟋蟀、七星瓢蟲、螞蟻。
1、蚱蜢,是蚱蜢亞科昆蟲的統稱。中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雌蟲較比雄蟲大,體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複眼。後足發達,善於跳躍,飛時可發出“札札(Zhā Zhā)”聲。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為典型廣棲 、植食性優勢種 ,數量大,分佈廣,常取食危害農作物及牧草 ,其營養成分豐富,是一種重要的營養源。
2、毛毛蟲一般指鱗翅目(蛾類和蝶類)昆蟲的幼蟲。具3對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為5對,有的幼蟲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剛毛,人碰到的話面板會紅腫。色彩美麗,成蟲體肢和翅滿被鱗片和毛,故2對翅為鱗翅,且前翅大於後翅;虹吸式口器(原始的小翅蛾類上顎發達,為咀嚼式);觸角絲狀、雙櫛狀、櫛狀、棍棒狀等多型;複眼發達,單眼2個或無單眼。
3、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複眼較大,一般為頭長的1/4~1/2。
4、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昆蟲,它的身體像半個圓球,頭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觸角很短,不太明顯,它的腳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為它的翅膀有七個黑色的圓點點所以人們叫它七星瓢蟲 ,七星瓢蟲為益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蝨等害蟲。
5、螞蟻有21亞科283屬(主流沿用的是16亞科的分類系統和21亞科的系統相比,新的系統從猛蟻中分出了若干亞科)。一般體形小,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全觸角分4~13節。腹部呈結狀。分有翅或無翅。前足的距離大,梳狀,為淨角器(清理觸角用)。
蚱蜢、毛毛蟲、蟋蟀、七星瓢蟲、螞蟻。
1、蚱蜢,是蚱蜢亞科昆蟲的統稱。中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雌蟲較比雄蟲大,體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複眼。後足發達,善於跳躍,飛時可發出“札札(Zhā Zhā)”聲。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為典型廣棲 、植食性優勢種 ,數量大,分佈廣,常取食危害農作物及牧草 ,其營養成分豐富,是一種重要的營養源。
2、毛毛蟲一般指鱗翅目(蛾類和蝶類)昆蟲的幼蟲。具3對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為5對,有的幼蟲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剛毛,人碰到的話面板會紅腫。色彩美麗,成蟲體肢和翅滿被鱗片和毛,故2對翅為鱗翅,且前翅大於後翅;虹吸式口器(原始的小翅蛾類上顎發達,為咀嚼式);觸角絲狀、雙櫛狀、櫛狀、棍棒狀等多型;複眼發達,單眼2個或無單眼。
3、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複眼較大,一般為頭長的1/4~1/2。
4、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昆蟲,它的身體像半個圓球,頭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觸角很短,不太明顯,它的腳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為它的翅膀有七個黑色的圓點點所以人們叫它七星瓢蟲 ,七星瓢蟲為益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蝨等害蟲。
5、螞蟻有21亞科283屬(主流沿用的是16亞科的分類系統和21亞科的系統相比,新的系統從猛蟻中分出了若干亞科)。一般體形小,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全觸角分4~13節。腹部呈結狀。分有翅或無翅。前足的距離大,梳狀,為淨角器(清理觸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