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富伊貧實可憐,逆來順受總由天。
逆來順受:
【成語解釋】
以順從的態度接受惡劣環境或不合理的待遇。語本宋.陳錄《善誘文.對治十常》。
【成語典故】
宋.陳錄《善誘文.對治十常》
居富貴常憐貧困,受快樂常恐災禍,見在常生知足,未來常思戒懼,冤結常求解免,衣食常思來處,起念常教純正,出語常思因果,逆境常當順受,動靜常付無心。守此十常,更無煩惱。
【成語出處】
1、《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二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2、明.徐*《殺狗記.第一八出》:“兄富伊貧實可憐,逆來順受總由天,分明指與平川路,莫把忠言當惡言。”
3、明.邵璨《香囊記.第五齣》:“秀才,老孃不識世事,但聞得俗語云:『恭敬不如從命。』老安人便是差見,也索逆來順受,不可推拒。”
4、《隋唐演義.第九四回》:“以父而臨其子,惟有逆來順受而已。”
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從前受了主人的罵,無非逆來順受;此時受罵,未免就有點退有後言了。何況他是藉此出氣的,罵得不在理上。”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以順從的態度接受惡劣環境或不合理的待遇。
兄富伊貧實可憐,逆來順受總由天。
逆來順受:
【成語解釋】
以順從的態度接受惡劣環境或不合理的待遇。語本宋.陳錄《善誘文.對治十常》。
【成語典故】
宋.陳錄《善誘文.對治十常》
居富貴常憐貧困,受快樂常恐災禍,見在常生知足,未來常思戒懼,冤結常求解免,衣食常思來處,起念常教純正,出語常思因果,逆境常當順受,動靜常付無心。守此十常,更無煩惱。
【成語出處】
1、《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二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2、明.徐*《殺狗記.第一八出》:“兄富伊貧實可憐,逆來順受總由天,分明指與平川路,莫把忠言當惡言。”
3、明.邵璨《香囊記.第五齣》:“秀才,老孃不識世事,但聞得俗語云:『恭敬不如從命。』老安人便是差見,也索逆來順受,不可推拒。”
4、《隋唐演義.第九四回》:“以父而臨其子,惟有逆來順受而已。”
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從前受了主人的罵,無非逆來順受;此時受罵,未免就有點退有後言了。何況他是藉此出氣的,罵得不在理上。”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以順從的態度接受惡劣環境或不合理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