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紅愛跳舞

    幕府掌握天下實權,但是天皇是日本人共同承認的神子,也就是神在人間的代表,如果不尊重天皇是不能被日本人接受的。幕府和天皇的這種關係自戰國開始時就是這樣了,天皇不干涉幕府的權利,幕府對天皇做到禮儀上的尊重。

  • 2 # 穿插游擊隊

    古代日本的國家權力,曾經長期掌握在幕府手中。如果是在古代中國,掌握實權的人在時機成熟時,就會取代失勢的君主,自立為帝。但日本的情況不一樣,天皇號稱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在日本社會中享有獨特的地位,所以幕府並不能貿然取而代之。那幕府怎麼才能合法地掌握權力呢?

    幕府做的事情仍然是抬高天皇位置,具體辦法是“尊王攘夷”。但如果你對日本近代史比較熟悉就會知道,維新派推翻幕府統治,高舉的旗號也是“尊王攘夷”。

    很多人會把“尊王攘夷”理所應當地看作維新派對付幕府將軍的大殺器。因為,“尊王”的口號說明,幕府將軍竊取了天皇的統治權,那是非法的。而高喊“攘夷”的口號,也說明幕府將軍無能,不能盡職盡責掃清外來威脅。你看,“尊王攘夷”這口號擺明了是在瓦解幕府統治的合法性。既然這樣的話,當初幕府將軍是如何透過“尊王攘夷”來維持統治呢?

    這還得說到中國的影響。“尊王攘夷”出自《春秋公羊傳》,意思是“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後來傳入日本,並實現本土化。來看看幕府將軍是怎麼完成這套論證的。

    先看“尊王”。這一點其實比較好理解,天皇是神的後裔,作為日本的最高權威無可爭議,但天皇過於尊貴,世俗的瑣事不應該煩勞天皇分神。所以,幕府將軍從天皇手上接過了“大政委任權”,行使駕馭各地諸侯和武士的權力,其他階層則順從幕府統治、安守本分。總體上形成天皇代表神明,幕府行使權力的局面。以前,幕府將軍雖然也可以憑藉武力,佔有天皇的權力,壓制地方的勢力,但有了“尊王”的論證,透過拔高天皇的神性,讓自己的世俗權力更加穩固。

    與“尊王”思想相輔相成的就是“攘夷”思想。在江戶時代,大致相當於明清時期,日本人認為除中國王朝以外,北韓、琉球都是低日本一等的“藩國”。而日本列島北方的蝦夷族,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這些來到東亞地區的西歐國家更是未開化的“蠻夷”。日本神國以天皇為首,有神明加護,絕不能與藩國、蠻夷等同,更不接受被壓迫和威脅。所以,以天皇為尊的日本必須要抵抗蠻夷,保衛國家的神聖性。誰來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呢?

    當然就是掌握強大軍事力量的幕府將軍。從17世紀開始,日本做了一件事,就是模仿古代中國修史。在古代中國,每當新的王朝建立,都要為前朝修史,透過給前朝蓋棺定論,來強調新王朝的正統性。所以,日本也想透過修史,來確立尊卑主從,穩定社會秩序。經過一個世紀,皇皇鉅著《大日本史》得以問世。

    編纂《大日本史》的一些學者認為,日本之所以能走出戰亂,享受數百年的太平盛世,全都歸功於天皇與將軍之間的君臣關係順應了“天命”,社會才井然有序。他們堅信,普天之下,只有神國日本才能做出這種“創舉”。

    在18世紀,從上層社會的幕府、朝廷,到深受儒家影響的中上級武士階層都認為,只要幕府帶頭“尊王”和“攘夷”,那幕府統治的正當性就不會受到質疑。換句話說,最初的“尊王攘夷”思想與幕府統治是互為因果的。這相當於給幕府統治進行了一場精緻的合法性論證。幕府高舉“尊王”大旗,透過拔高天皇的神性,使各地諸侯和平民繼續擁護幕府體制。

    不過,“尊王攘夷”的口號其實是幕府將軍身邊的一顆隱形炸彈。畢竟“尊王攘夷”的基礎是“尊王”,整套理論的核心論述是“因為尊王,所以長治”。到了幕府統治末期,隨著社會矛盾加劇,再加上幕府一連串的外交失利、內政失誤,“尊王攘夷”反而變成刺向幕府的尖刀,葬送了1000年的武士統治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有的T白字防禦技能是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