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來一暑往
-
2 # 使用者9416381105893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時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人在長安送別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州赴任,面對長安所護持的關中之地,遙望杜少府要前往的蜀地,說:即使相隔遙遠,但朋友仍像在身邊一樣.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時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人在長安送別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州赴任,面對長安所護持的關中之地,遙望杜少府要前往的蜀地,說:即使相隔遙遠,但朋友仍像在身邊一樣.
王勃(約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人,年十四,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犯死罪,遇赦,革職。後前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並稱“初唐四傑”。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其詩偏重於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些詩篇仍流於華豔。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烽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註釋】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輔:護衛 三秦:泛指當時長安附近的關中之地古為秦國,秦亡後,項羽分其地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鑑賞】這首詩是王勃供職於長安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今四川崇州市)時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贈別詩。 首聯:“城闕輔三秦,烽煙望五津。”以寫景起興,對仗相當工整。“城闕輔三秦”是一個倒裝的句式,其實是“三秦輔城闕”,指長安的城垣宮闕都被三秦之地護衛著。這一句一掃以往送別詩常有的蕭索黯淡之象,起筆雄偉。下句“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泛指蜀川。這裡詩人用一個“望”字跨越時空,將相隔千里的兩地連在一起。“風煙”在此起了渲染離別氣氛的作用,從而引出下句。 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是詩人在直抒胸臆。詩人並沒有接著敘寫離情別緒,而是筆鋒一轉,轉而說你我都是遠離故土的宦遊之人呀,彼此間應該都能體會這種心情的吧。也許是思緒太多,也許是無從說起,詩人在此有意略去了對眾多思緒的敘寫,而留下一片空白讓讀者去填補,增加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離別總是傷感的,但詩人並未停留於傷感之中,頸聯筆鋒一蕩,意境又開闊了起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似受曹植“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的啟發,但曹植句強調志在四海,而王勃句強調友人間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會是像相鄰一樣。這句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尾聯緊跟前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送別常常在分岔路口分手,“歧路”又一次照應送別之意。這句是詩人在即將分手之時勸慰杜少府之語,不要在分手之時抹眼淚了,像小兒女一般,只要心心相印,遠在天涯,不也如近在咫尺一般麼? 這首詩充分流露了詩人曠達的胸襟與對友情的誠摯。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代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