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蝸牛慢跑

    孤獨症和自閉症是一回事,是在國內外翻譯和習慣的上的一種叫法不同,目前根據DSM-5標準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我們先來看看自閉症的英文和漢語解釋:

    根據百度翻譯:“autism”漢語意思為:自閉症;孤獨症。

    我們再來看看孤獨症的百度百科解釋:

    百度百科稱,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意思很明顯。

    無論在英文和漢語裡面“autism”或者自閉症、孤獨症都是一個意思,我們在更進一步挖掘一下其“autism”的來龍去脈。

    (注意一點:百度百科對自閉症的定義沒有更新到最新版,百度百科定位是根據DSM-Ⅳ的解釋,但是2013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Ⅴ已經發布,取代原來發布的DSM-IV版本。)自閉症(孤獨症)的起源:

    1、國外起源:

    自閉症一詞英文“Autism”據維基百科英文版解釋,術語“Autism”源自拉丁語“autismus”,最早由瑞士蘇黎士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歐根·布洛伊勒(Eugen Bleuler)在1910年創造(coined),用於界定精神分裂症其中的一個症狀。布洛伊勒教授創立的新拉丁詞“autismus”,取自希臘詞“autós”(意為“自我”),用它來意指病態的自戀,即病人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中。

    1943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里奧·凱納醫生,根據他發現的11例同類病例發表了著名的原始論文《情感交流的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發表在一份為《神經症兒童》期刊上,對孤獨症的臨床表現進行了詳細描述。

    里奧·凱納所描述的11例兒童明顯與病區中其他被診斷為兒童期精神分裂症者不同,他們典型地缺乏社會性接觸的意願,表現出“極度孤獨”(extreme autistic aloneness)和強迫地“堅持同一方式”(insistence on sameness)的特徵,里奧·凱納將此症狀命名為“infantile autism” (嬰兒孤獨症)。至此,“Autism”一詞首次出現在世人眼中。

    2、國內起源

    在我們國內,1963年11月,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由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紀明、徐韜園、史鴻璋、田壽彰、王善澄、周玉常及袁智華翻譯、夏鎮夷審校的大型精神科專著《臨床精神病學》(Meyer-Gross、Eliot Slater與Martin Roth三人合著)出版,書中使用的術語譯名是“嬰兒孤獨症(infantile autism)”,這是國內第一次出現“孤獨症”一詞。

    1982年,中國著名的兒童精神醫學之父陶國泰教授在《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上發表題為《嬰兒孤獨症的診斷和歸屬問題》的論文,報道了4例病案,中國孤獨症病例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顯示。此時,國內使用仍然是“孤獨症”一詞。而“自閉症”這個詞最早的叫法起源於日本,後港澳臺地區參照外域日文的漢字假名而使用譯名“自閉症”,改革開放後,國內和港澳臺的往來密切後,“自閉症”一詞慢慢傳到國內。2017年4月1日,《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在北京釋出,報告撰寫者在《前言》中說明,他們將術語autism“按國際通用理解翻譯為自閉症”。到此,“自閉症”一詞得以明確。自閉症的診斷標準(症狀)

    根據美國最新的DSM-5的診斷標準為:

    一、在多種場合下,社會交流和社互動動方面存在持續性缺陷。

    1、社交情感互動缺陷。

    2、非語言行為交流缺陷。

    3、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的缺陷。

    二、受限的、重複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

    1、刻板會重複軀體運動、使用物體、使用言語。

    2、堅持相同、缺乏彈性的堅持常規或儀式化的語言或行為模式。(微小改變帶來極大痛苦)。

    3、高度受限的固定興趣、強度與關注度異常。

    4、感覺輸入的過度反應或者反應不足。

    結論:社交交往障礙、狹隘興趣和重複刻板行為。有無語言已經不是診斷自閉症的標準。

    不論是叫“自閉症”或者叫“孤獨症”其實都是一個事情,都是一種兒童行為發育異常障礙,一旦孩子有這方面的現象,還是需要到正規的兒童行為發育科進行診斷評估,不可掉以輕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母親是什麼寫一段排比句?